钵与砵的区别,怎么用

如题所述

钵与砵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字源不同、出处不同

一、指代不同

1、钵: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

2、砵:地名用字。

二、字源不同

1、钵: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2、砵:形声,从石,本声,盛装食物的石器。

三、出处不同

1、钵:吾一瓶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碗就够了)

2、砵:方言,闽北语,砵碗bo uaen(大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7

1.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2.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吾一瓶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
4. 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如:瓦钵;饭钵;粥钵


东砵:地名,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
铜砵(Tóngbō):地名,在福建省
麻地砵:地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
砵仔糕:广东传统小吃糕点,源自广东台山,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台山县志已有记载。口感有点像新年吃的年糕,表面放满红豆,由于砵仔糕是放在一个小碗内制成的,看似一个石本的形状,所以被称为砵仔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1-21
钵 一声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
砵 一声 东砵:地名,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
铜砵(Tóngbō):地名,在福建省
麻地砵:地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
砵仔糕:广东传统小吃糕点,源自广东台山,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台山县志已有记载。口感有点像新年吃的年糕,表面放满红豆,由于砵仔糕是放在一个小碗内制成的,看似一个石本的形状,所以被称为砵仔糕。
第3个回答  2015-11-09
钵,一声。
钵的意思: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
砵 一声
东砵:地名,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
铜砵(Tóngbō):地名,在福建省。
麻地砵:地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
砵仔糕:广东传统小吃糕点,源自广东台山,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台山县志已有记载。口感有点像新年吃的年糕,表面放满红豆,由于砵仔糕是放在一个小碗内制成的,看似一个石本的形状,所以被称为砵仔糕。
一、钵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又称“应法器”、“应量器”、“钵盂”。钵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净,象征修道者的人格。
在佛教律制上,“钵”有“体、色、量”三事相应。其一,它的“体”质只准使用“瓦、铁”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故钵体质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为黑赤两色,五分律限为黑、赤、灰色,不准熏染他色,故钵以灰黑色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规定:“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因为持“钵”者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应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称为“应法器”,又因其体积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称为“应量器”。
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径比腰小,这一造型可“应量”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钵的由来:据佛本行集经略说,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麸酪蜜揣。世尊思维:往昔诸佛,悉皆受持钵器。我今当以何器受商主食?时四天王,疾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将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悉皆不受。时以石钵奉上;佛又思维:若受一钵,余王必怨。我今总受四钵,持作一钵;次第相叠,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边现四唇。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二,砵 bō
(1)铜砵(Tóngbō)。地名,在福建
(2)同“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