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包衣奴才在宫中是多大的官职,为何很多人抢着当?

如题所述

在清朝以前,奴才一直都是含有贬义的存在,通常是一些失去自由或者是地位卑贱之人。虽然说秦始皇之后废除了奴隶陪葬制,但是奴隶身份的卑贱并没有根除,且在法律不完善的封建社会,奴隶的生死并没有多少人关心。


但是在清朝之时,奴才却成为了一个褒义词,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身份。同时,由于清朝是满人的天下,虽然说顺治和康熙都提倡满汉一体,以此来巩固江山,但是汉人的身份仍然不能与满人相提并论,且在朝廷的一些重要机关家皆是满人担任,同时,正规的八旗军营也没有汉人的存在。

此时满人之中的奴才便是世人所熟知的包衣奴才,而其中由来还要从清朝的八旗制度说起。

虽然说努尔哈赤建立的清朝与金国的女真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为了方便统治,也学习了金国的一些女真的政策,如设立八旗。最初的八旗制度只有满人八旗,但后来为了方便统治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


而在皇太极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方便帝王的管理,将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直接对帝王负责。而后期为方便统治又将旗人分为两类,一类则是直接负责作战,而另外一类便是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包衣奴才,一般是被挑选来作为皇室、王公贵族的奴仆或者是侍卫,又称为内八旗。

清朝包衣奴才享有极高的地位,但是这却无法改变奴才是贱籍的传统,所以清朝的包衣奴才初始之时乃是最下层。不过后来随着清朝疆域的扩大,一些战俘契约奴仆以及罪犯也加入了包衣奴才之列。

不过随着后来满人占据了中原地区,身为满人的包衣奴才在地位上自然是更高一级。包衣都是享有独立的户籍,这在古代来说是难能可贵,代表了一定的自由度。因为后期随着清朝的发展,包衣奴才其中人员混杂,但这其中属于清朝皇室或者是外戚的包衣奴才地位较高,不过随着后期战俘表现杰出,地位也会逐渐被提拔。

清朝包衣的身份一直都是世袭罔替,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且若是家族中包衣奴才的代数越多,在帝王或者是王公贵族之中更有脸面,也会愈加受到重用。


与清朝之前的奴籍不同的是,包衣可以直接参加科举或者是入选军营,而女子一般是进宫为婢,但若是在帝王面前露脸,被抬为妃子的几率也是很大,例如乾隆皇帝的令妃出身便是包衣奴才,但自从侍寝开始,位份被破格提拔,甚至在皇后失宠之时,位列皇贵妃协助六宫事务;更或者是曹雪芹家族原先便是包衣奴才出身,但最后却成为朝廷要员,封疆大吏。

其实包衣在满语之中的意思便是家奴,所以清朝的满臣自称为奴才。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满臣为了拉近与帝王的关系,往往会自称奴才,以表示亲近。奴才乃是近身服侍之人,而臣子是外人,帝王对于臣子自称为奴才,自然是欣然接受。但是无论是在清朝的文献典籍还是在影视剧之中,一般来说,自称为奴才的皆是满人而非汉人。

例如在影视剧之中,和珅在乾隆帝旁边,一般都自称为奴才,但是纵观纪晓岚一直都是“臣”自称。其实在历史上也有汉人臣子为了表示与帝王的亲近,称呼自己为奴才,但是显然后果是帝王的勃然大怒。

从简简单单的和珅便可以看出,包衣奴才的地位往往要比普通奴才地位高,甚至家中也可以饲养家仆。而且这一做法在清朝的历史文献记载之中也是被允许的,在清朝的政治之中,王公贵族是可以被允许购买家奴,只是此时的家奴已经不能与包衣奴才在相提并论,其享有的社会地位与清朝之前的奴才并无区别,也称为贱民。


所以总的来说,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分为两类,上三旗主要是负责作战,而下五旗则是服侍王公贵族以及帝王后宫。不过虽然说同样为奴才,但包衣奴才除了在地位较高的人面前卑躬屈膝,因为在清朝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购买奴才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子,地位与一般的贱民奴才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