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是谁?

他的简介
他作品的特色
请给我讲一下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扩展资料:

贺敬之的诗有抒情短诗,如《回延安》、《桂林山水》、 《三门峡---梳妆台》等。

如《放声歌唱》 、《十年颂歌》 、 《雷峰之歌》 、 《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

《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贺敬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1
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 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 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 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在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 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 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 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
贺敬之的诗可分为两类: 一、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二、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十年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秧歌剧《栽树》《秦洛正》;诗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笑》;长诗《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抒情短诗《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编辑本段]作品选读
《回延安》 【年代】:现当代 【作者】:贺敬之 【作品】:回延安(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内容】: 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夜》 【年代】:现当代 【作者】:贺敬之 【作品】:《夜》 【内容】: 夜——西北的苦涩的长夜…… 狼,火红的眼睛呵,燃烧在夜的丛莽。 繁星,在天空——熟透的柠檬在丛林中。 黑色的森林,漫天的大雾;猎人跃进在深处。 猎枪像愤怒的大蛇,吐着爆炸的火舌。 而我们四个喘息着, 摸索向远方……………… 西去列车的窗口 【年代】:现当代 【作者】:贺敬之 【作品】:《西去列车的窗口》 【内容】: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 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 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 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 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 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 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 一群青年人的肩紧靠着一个壮年人的肩, 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 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 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 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 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 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 几天前,第一次相见-- 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 几天后,并肩拉手-- 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 从第一天,老战士看到你们呵- 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 从第一天,年轻人看到你呵-- 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 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 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 你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 '想到呵,--十年后……百年后……'" "呵,我们对母亲说: '我们--永远、永远跟党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1
  [编辑本段]简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贺敬之的诗可分为两类: 一、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二、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十年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2-14
贺敬之,中国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童年时家庭贫困。1937年考取山东滋阳县乡村师范。不久,流亡至湖北,入湖北国立中学学习。1939年随校迁入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夏步行到延安,先在自然科学院中学部上高中,后到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随文艺工作团到华北,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后到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并任《剧本》与《诗刊》编委,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76年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2]诗歌特点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四十多年来,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到《乡村的夜》、《朝阳花开》、《放歌集》,到近作《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翻开他的诗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政治抒情诗抒写的是政治之情,然而政治不等于口号,口号也不能成为诗。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所以有着巨大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成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诗歌类型
贺敬之的诗可分为两类:一、抒情短诗。如《回延安》、《桂林山水》、 《三门峡---梳妆台》等。二、抒情长诗。如《放声歌唱》 、《十年颂歌》 、 《雷峰之歌》 、 《中国的十月》等。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第4个回答  2010-05-31
贺敬之:(1924~ ),笔名艾漠、贺进等,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24年11月 5日生。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等。他的是做大约份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奔赴延安中和初抵延安时,以明朗轻快的调子歌颂延安和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第二阶段,是抗战胜利以后以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及人民对新生活喜悦之情的诗作。一类是篇幅短小,以具体生活场景为题材的抒情诗,形式上多借鉴民歌和古典诗词。一类是篇幅长,气势大的政治抒情诗,多以某一政治命题为具体内容,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形式上常采用“楼梯式”的诗句,经常运用排比,复沓等手法来加强感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