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构成有哪些?

如题所述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构成有: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环境因素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它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同时,必然也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变量。Bisconti 和Bergeman 研究指出,社会控制在二者间具有中介作用,感觉控制调节了支持和满意感之间的关系。

严标宾2003年对大学生的自尊、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三者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自尊、自我控制、抑郁分别降低了社会支持变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由此可见,三者都是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抑郁与自我控制的相互作用也调节着二者间的关系。但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研究。

扩展资料:

可以将社会支持分为两类:客观实际的支持,即实际社会支持(receivedsocial support),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主观体验的或情绪上的支持,即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social support),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

其中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对支持的主观感知这一心理现实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9

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使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符合条件的2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亲社会行为整体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两两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且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对社会支持产生正向且显著的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在主观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均相关,社会支持在主观幸福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一、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假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假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第2个回答  2022-11-19
社会支持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种。第一,尊重的支持,也称作情感性支持。尊重和接纳个体。第二,信息的支持。对个体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理解,提供应对信息。第三,社会成员身份的支持。与个体共度时光、消遣或娱乐。第四,工具性支持。提供财力帮助、物资资源或所需服务。个体的社会支持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正式的制度化的支持;二是非正式的非制度化的支持。就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正式的支持主要来自学校,政府,社会组织提供的支持一般通过学校间接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成员、亲戚)和同辈群体(同学、朋友、老乡等)的非制度化的帮助和关怀。笔者以实践工作中的15位大学生个案为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过程中所接受到的支持情况和支持的成效。当前大学生可获得的主要社会支持。本文首先采用四分法,将当前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接受到的主要社会支持分为四类,分别用A(尊重的支持)、B(信息的支持)、C(社会成员身份支持)、D(工具性支持)表示。再按照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三个支持主体,细分三种。需要指出的是,下述中所称教师,包括高校各级行政人员、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专兼职教师等。下述中同辈群体,既包括同辈群体中的个体向学生提供帮助,也包括集体向学生提供帮助
第3个回答  2022-1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构成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焦点之一,受到社会多方的关注。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于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开放程度加深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另外,由于社会因素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而间接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留守经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三成左右的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一成左右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时见报端,大学生因心理健康状况原因留级、休学、退学的例子在高校中也较为常见。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充裕的社会支持有益于减缓生活压力,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相反,社会支持的短缺,有可能使个体生活的压力、精神的压力难以化解,导致身心疾病。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支持有助于缓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大量研究也证明了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的正向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缺乏的社会支持与惰性、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从社会心理与个体的关系角度定义,社会支持可以被理解为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提高适应能力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来自有形的物质支持、行动支持、信息支持、反馈支持,也来自无形的精神支持、情感支持。社会支持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种。第一,尊重的支持,也称作情感性支持。尊重和接纳个体。第二,信息的支持。对个体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理解,提供应对信息。第三,社会成员身份的支持。与个体共度时光、消遣或娱乐。第四,工具性支持。提供财力帮助、物资资源或所需服务。个体的社会支持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正式的制度化的支持;二是非正式的非制度化的支持。就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正式的支持主要来自学校,政府,社会组织提供的支持一般通过学校间接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成员、亲戚)和同辈群体(同学、朋友、老乡等)的非制度化的帮助和关怀。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笔者以实践工作中的15位大学生个案为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过程中所接受到的支持情况和支持的成效。当前大学生可获得的主要社会支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