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又被称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他提出了道德故事,两难法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海因茨偷药。海因茨他由于贫穷无法购买昂贵的药物,为了治活自己的病重妻子所以选择了偷药。根据偷要动因的分析,我们将孩童的心理水平,道德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大部分是九岁以下。他们认为,海因茨偷药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认为错误的行为会得到惩罚。这就是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部分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相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到达习俗水平,也就是觉得20岁的时候。儿童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归因于社会的评价,他们期望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认可,也就是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如果社会成员赞同这一行为,那么就可以偷药,不赞同就不可以。
维护社会权威和秩序阶段。此时的儿童有了法制意识,认为特药是触犯法律的,所以是不好的,是不可以的行为。
后习俗水平阶段(20岁之后)
社会契约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时儿童会觉得既然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最后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叫良心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