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文章的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如题所述

一、《老王》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作者感到“愧怍”的原因:
因为“我”觉得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我”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而且呼吁大家关注不幸者。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声:
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建立互助互爱,互相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老王》简介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展现了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突出了老王善良、朴实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关爱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文章的记叙对象,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因为在北京解放后没有加入组织而落伍,自称自己“没用了”。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物质上艰苦,精神上凄苦。因为是单干户,没有组织,思想上怀有极大的恐惧。这可能是老王最大的不幸。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愿意给作者家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老王去世几年后,作者感到当年对老王的行为“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