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怎样化妆?

如题所述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从战国时期的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追溯到之前的夏、商时期,民间就已开始使用化妆品。古代化妆品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
  古代女人化妆最常用的三样法宝:
  1、妆粉。古人擦的粉主要用“米粉”做成,除米粉外,还有铅粉。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形状。用的时候涂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古人似乎为了白连命也不要了。当时许多女人为了追求皮肤净白的效果,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

  2、黛粉。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黛黑”指的就是用黑颜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有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呆板,妇女们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为“晕眉”。

  3、胭脂。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