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定义不同

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2、确认的依据不同

会计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收益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与收入配比的原则。而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方法不同

会计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加上所得税法律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减去所得税法律规定可以免税的收入或加计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1、计算的区域不同: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而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

2、反应的信息不同: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s)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扩展资料:

虽然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的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

中国会计改革后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和税制改革后的一系列税收法规,都体现了会计与税收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与适当分离的原则。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会计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应纳税所得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0

一、指代不同

1、会计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

2、应纳税所得额: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二、内容不同

1、会计利润: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2、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特点不同

1、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平时实际发生的对外交易计算而得的。企业每发生一笔对外交易,就加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在记录时都涉及定时和计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某一特定期间的费用成本与有关收入进行恰当配比,以便及时计算利润。

2、应纳税所得额: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利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0-27
会计利润指的是,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一整年的经济活动上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活动后得出的企业经营情况。

但是税法和会计上对于应该缴纳的所得税的收入额,确认的依据不同。

有些会计上认为可以列支的成本费用,在税法上是不可以列支的。这就造成了会计利润和应该缴纳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

差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性差,一种是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举个例子,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按照5年折,每年100块。但是税法规定这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得按照10年进行摊销,所以每年你只能摊销50块。所以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增加(100-50=50)元。但是等企业折旧提完了,不再计提折旧,但是税法上还要再计提5年,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少(50块)。这就是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比如企业交通违规罚款200元,计入费用。但是税法规定,罚款不可作为企业的费用列支。所以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增加200。注意这一点,时间性差异最终的纳税额还是一样的。但是永久性差异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会在以后再调整回来,影响是永久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税法确认利润和会计确认利润的规定上有所不同,自然需要根据不同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4个回答  2013-10-17
税前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相关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列报的结果,依所是会计准则。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出来的结果。 二者的核算依据不一样,所以结果一般就不一样,二者的差异就是一般所说的税会差异,引起考二者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对资产的确认计量不一致,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不一致,造成每期计入折旧费用的金额不一致;对费用扣除的规定不致,如招待费税法的规定的扣除标准、业务宣传费、损赠等税法都有规定限额,而会计没有;对收入和确认不一致,如国债利息收入会计确认为投资收益,而企业所得税法是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税额;对资产减值损失规定不一致,会计可以按比例计提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一般是不认可计提的减值损失只在实际发生时才可以抵扣,还有如税法有些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如对研发支出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对残疾人工资可以加计扣除,等等, 以上这些都会造成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结果不一致。现在会计准则专门有一章讲所得税会计,就是针对二者差异来进行核算处理的。具体你可以参考一下,弄明白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什么是永久性差异,什么是暂时性异.... 希望以上讲的您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