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以家族企业制度作为企业运作的主体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还主要采取家族企业制度形式,能够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民企业尚不多见。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家族企业制度形式主要存在有以下弊端:

1、产权单一。单一产权表现为封闭的家族持有企业股权,不愿接受外界的参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

这种封闭的产权在发展初期具有较高的效率,它有助于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企业内耗,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产权不清。一个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应该使产权关系明晰化,如果产权不清,首先将导致没有人真正关心企业的利润目标及相应的资产增殖目标,而更多的只是关心如何把企业的资产分配完毕,最好是更快更多地获得个人收入。

二、金融支持不足

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企业自我融资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它渠道为2.9%。 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

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内外部协作障碍

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快速成长,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格局与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有:

1、民营企业与国家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我国目前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地方尚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歧视性的现象与做法,包括在市场准人方面的歧视、在税收和银行贷款方面的歧视方面等等,这些歧视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会带来两类企业在资源利用机会上的不均等,则必然导致矛盾,甚至冲突。

2、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民营企业之间。竞争一方面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所导致的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3、民营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矛盾与冲突。企业招雇管理者,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能力的局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企业所有者不可能对管理者的能力十分了解,而且二者追求的目标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必然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扩展资料

发展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2、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3、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

4、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

5、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

6、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陕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政府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把经济管理职能转为高效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营企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5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 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人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难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人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 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 左右。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9
裙带资本主义,高层基本被老板亲戚囊括。
政策限制,政策一严,马上亏损甚至破产。
第3个回答  2013-10-29
企业中的知己,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亲历亲围,搞的自己很劳累,而公司的人员天天没事情干。老板请他们来是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还有就是执行不到位。
第4个回答  2013-10-29
~~家族式管理缺陷
~~老板个人英雄主义
~~心胸较狭窄,想有高人来帮忙,又怕对方替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