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古代女性小说人物特点

作文

相同的命运 不同的抗争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

“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真实写照。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最低限度,从大家闺秀到良家妇女,更不用说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根本没有追求爱情、追求尊严的权利,在那样的环境中,一个女子沦落也好,抗争也罢,其悲剧命运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被注定,想要追求至死无悔的真情,追求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恐怕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如此,文学主人公的不同追求和抗争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却会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不同的反响,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下面我以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几篇影响比较大的文章中的女性人物,通过角色的言行,在心理层面、人格层面上等方面比较她们相同命运下的不同抗争所展现出的不同的人格魅力。
一.社十娘的“美”
高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杜十娘。笔者就其身上所渗透的美学意蕴挖掘—、二,希望通过她对命运的抗争挖掘出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
一、“雅艳”形容美
杜十娘身为教坊名姬,自有一番姿容。作者运用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刻画人物肖像的笔法——集中刻画,独成一段,写了杜十娘这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粉媚蛋脸,黛眉秀目,樱桃红唇,体态高雅、艳丽,浑身娇气袭人。这种外在美显然是劳动人民的良好愿望在杜十娘身上的外在体现。
二、崇高心灵美
“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处于被侮辱被损害地位的这一中国古代女子,产生这一念头的动机是崇高的。她希望挣脱苦海,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为此,她选中了看上去“忠诚志厚”的宦家子弟李甲。他们长期往来,“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当李甲“囊箧空虚”时,杜十娘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此举表明十娘对纯洁真挚的爱情怀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三、智勇双备的智慧美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精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女性形象,承袭了古代文学作品塑造出来的诸如罗敷、刘兰芝等女子身上的智慧美。十娘希望李甲为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准备了条件。十娘出院,与鸨母交割,鸨母不料公子有银,黯然变色,似有悔意。十娘以“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相逼。怀着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十娘巧妙地抓住机会,与鸨儿斗智斗勇,终于赎身脱籍。
四、纯贞爱情美
杜十娘在两性相爱上,她要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对杜十娘来说非常容易实现。她当日如若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那么赎身、还家、缔结良缘,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人间那一份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男女情感——爱情。具体而言:
1.杜十娘追求的那份情感是非物欲的。杜十娘身份低微,被当时的世俗社会当作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因此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关心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爱情。
2.两心如一、心心相印的爱情。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杜十娘没有说,但从她不去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不去接受被买卖的命运等种种举动,看得出她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当做可以随意买卖的烟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她渴望自己与情人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她在寻求一份人间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情感——两心如一、心心相印的爱情。
3.不为“礼”所拘的执著追求的“情”。李甲是个愚蠢、懦弱的纨绔子弟,他所贪恋的不过是十娘的姿色;对于十娘的从良,他一直采取消极态度。在李甲心理的天平上,一头是封建礼教、门第观念,一头是十娘的爱情。李甲在这“礼”与“情”的抉择中,他的天平最终倒向“礼”的一边。这绝不仅仅因为狡猾诡诈的孙富的出现和酒楼上一番“高明”的“心腹之谈”,重要的是,李甲对杜十娘最终是“发于情,止于礼”。遵从礼教,遗弃十娘,这是他的必然归宿。这样十娘的苦心经营、勇敢追求,只能被残酷的礼教打得粉碎。此后的十娘,面对着黑暗的社会、卑鄙的小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怀抱百宝箱而沉江。十娘勇敢追求的是一种不为“礼”所拘的与“礼”坚决抗争的情。
五、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具有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剧故事。鲁迅曾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杜十娘的悲剧价值就在于中国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孜孜追求,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冲破了旧有的等级、尊卑秩序。正如中国古代许多爱情悲剧故事一样,主人公势必在爱情追求的道路上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悲壮的美学意蕴也就在于此。杜十娘抱匣沉江的那一幕,其悲壮的艺术效果就如焦刘悲剧中的刘兰芝“自挂东南枝”,就如充满浪漫色彩的“梁祝化蝶”,又如咯血死去的林黛玉。比较之下,杜十娘的悲壮力量是更为沉重的。因为不仅仅是诸如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那无形的血盆大口吞噬了她,更有在这种势力摆布下的富豪子弟李甲的负心和孙富的奸诈用心,他们合伙把这一为纯贞爱情而付出的女子推向了绝路,那悲壮的一幕是凄惨的,更是美的——留给了人间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美。
总之,杜十娘是劳动人民长期追求的爱情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二.“凤辣子”的“辣”
高四册《林黛玉进贾府》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红楼梦》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之一。这本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个的女性形象。笔者就其中可以说是反面角色的王熙凤分析一、二,希望通过她对命运的抗争挖掘出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出场中,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辣”。《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凤姐令人耳日一新的“辣味”,这种“辣”有别于江湖女侠的豪气,也有别于市井泼妇那种无趣,她“辣”的恰到好处。她的“辣”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反抗命运的另一种方式。
声音“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此人乃是贾母所言的“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王熙凤。她的出场真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有先声夺人之势。在贾府中敢如此放肆的也只有王熙凤一人,其“辣”可见一斑。
体态容貌“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仅仅36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绝代佳人。细心品味,此女子又与其他一些佳人迥然不同:“三角眼”“吊梢眉”以及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都隐藏着其美丽外表下的刁钻狡黠。
衣着“辣”:“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化洋绉裙。”“凤辣子”浓妆艳饰,遍体锦绣,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如此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就连出身侯门的黛玉,都对其衣饰惊诧不已,可见其热烈的“色调”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让人乍一见凤姐觉
得她的这一身行头甚是“辣”也。
语言“辣”:“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妹妹几岁了?”“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那赞美黛玉的话语,句句对贾母而说;对黛玉的一连串问活,一连串嘱咐,又同时回答王夫人的问话——她的话语讣听者感觉“辣味”扑鼻,但又不忍拒绝,而且还要深吸几口。热辣的浯—言更加突出了王熙风光华四射、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
心思“辣”:“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表面上是在夸林黛玉,其实,主要是为了讨好“老祖宗”。“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另一方面也顺带盛赞了在场的贾家姐妹,王熙凤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心思之“辣”是贾府其他人无法匹敌的。

三.兰芝的以死抗争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其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和她们不同,兰芝又选择了另外的反抗方式。
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兰芝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
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人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还有很多,比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视功名如粪土的崔莹莹、感天动地的窦娥……限于篇幅,对其他人物我在此就不能一一分析了。但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她们相同命运下的不同抗争所展现出的不同的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的人格魅力可见我国古代女性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反抗,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最低限度,她们并没有放弃追求爱情、追求尊严的权利。

参考资料:育星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3
看中国古代女性小说的人物特点、

首先、古代女性骨子里都是保守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古代女性小说、作者一定经过啦一定的观察已经了解。才能写出来。

但是小说通常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以及夸张的成分在这里面。

所以、大部分古代女性人物的都有着风骚、开朗、活泼。等等特点。

要因人而异的。不能够一概而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2
小白,睿智,柔弱,狠毒。
第3个回答  2010-04-25
柔顺中带有反叛与对自由地追求
虽然大都以失败告终
要么就变蝴蝶那种
第4个回答  2010-04-24
比现代女人保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