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如何赔偿

如题所述

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就业补助金等。具体的赔偿项目和标准需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和实际情况确定。
一、工伤认定及赔偿程序
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及时将受伤职工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在规定时限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过调查和审核,会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一旦工伤被认定,用人单位需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赔偿项目及标准
1、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治疗费、药费等,应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
2、工伤津贴: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工伤津贴,津贴标准不得低于职工本人工资。
3、伤残补助金: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的标准依据伤残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于后续治疗和康复。
5、就业补助金:对于因工伤导致就业困难的职工,用人单位应提供就业帮助,并支付一定的就业补助金。
三、赔偿责任的履行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赔偿责任,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足额的赔偿。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赔偿责任,工伤职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
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包括支付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就业补助金等。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赔偿责任,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足额的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