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的意图方法结构语言内容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段.
[说明]高三学生肩负高考重任,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考虑到“学”的需求,有目的地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以旧促新,温故知新,以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研习第三段:学生听录音朗读,边听,边理解,准备翻译.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投影:
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语):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板书)
2.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六国论》末段(课堂练习,附后)下节课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再作评析.
[说明]通过检测,了解真实的反馈信息,而形成反馈信息通道,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条件,是实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学习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将更有利于学习;教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尤其是改变教学策略,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过渡:杜牧为文,固然主张“先意气而后辞句”,但也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他把表现形式服从思想内容比喻为“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