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此句出自《商君书•更法》。

苟,意为如果。循,意为遵守。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

扩展资料: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2
C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