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习俗

如题所述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正是一派好春光!关于春分有着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分习俗,让这一天增添更多的欢乐色彩。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专家介绍,春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

2、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4、踏青放鸢

清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就是春分时期放风筝的民俗活动。放风筝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舒展筋骨,活动肌肉。同时到空气新鲜的郊外踏青,沐浴在融融春光里,抑郁的心情也能一扫而光。不过当下疫情还未结束,大家仍要注意防护,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5、春祭

春祭作为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春分”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有一系列的祭祀庆典。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据说,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祭日的仪式非常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情,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昨、车撰、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


温馨提醒: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分时节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会有寒流侵袭,也时有黄沙大风,吹过春花如雨。所以也要注意饮食方面和水分的补充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春分的习俗有竖蛋、吃春菜、粘雀子嘴、放风筝、春祭等。竖蛋:春分这天,人们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还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吃春菜:这是岭南地区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