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有哪些习俗呢?

如题所述

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风习俗有很多,比如有竖蛋、吃春菜、粘雀子嘴、放风筝、春祭等。


1、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吃春菜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4、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5、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老家山西,春分是酿酒好时节,我们村里有个酿酒厂,到了春分时节,全村里都是酒的香味,这个时候基本是万物复苏,酿酒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春分成为一年中我们山西酿酒的最好时节。我父亲也在酒厂上班,听说春分时候酒厂老板会带领全体员工举行放生仪式,一方面是迎合春分酿酒好时节,另一方面是祈求一年生意兴隆,一切诸事顺利的意思,这是我们山西这边的春分习俗,大家家乡有啥春分习俗,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6

竖蛋、送春牛、粘雀子嘴、放风筝、春祭、祭日、吃春菜、拜神、犒劳耕牛是常见的春分习俗。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农谚有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那么,就从今天起,让我们更加阳光地面对生活,告别感伤,不负春光。

春分由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品读春分

说燕

即将到春分节气,古人以鸟来定四时八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玄鸟司分,也就是由玄鸟来定春分、秋分。玄鸟,就是燕子。

玄是黑色、北方,所谓“天玄地黄”,这是古人关于天地萌生万物的认识。玄元是天地混沌时的一体之气,而北方对应五行中的水。燕子从北方穿越混沌之气,就带来了春天的雨水。春分节气,春过了一半,燕子带来了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燕子春分飞归,有好几个美丽的意象。首先是——“瑶光星散为燕”,瑶是美玉,而瑶光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象征着祥瑞。然后是飞翔的姿态——“燕子腰轻欲受风”,风在它身下,飞得那么轻盈。再然后,据称它们都是穿夜月而飞归的,在月夜里,羽翼披着厚厚一层月光,又是多美……

燕子春分飞回时,衔泥附炎热,飞花入户香,天就热了。待秋分飞回,把热带走,草木就将色变,天就凉了。

节选自《四季小品》/ 朱伟 著

春分日

徐铉(唐)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踏莎行

欧阳修(宋)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习俗

吃春菜

“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嘴

家家吃汤圆,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节令提示

天气篇:雾霾散,防暴雨

南方地区春雨频繁,预计今天,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东北部、湖南东部、江西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在北方,预计今天中午起,华北中部空气污染扩散条件转好,北京部分地区将迎来降雨。21至24日,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饮食篇:忌热寒,求中和

春分时节,饮食方面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适当多吃黄豆芽、芹菜、小葱、莴笋等。

作息篇:睡眠足,勤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饭量不宜过饱。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保健篇:慎春捂,多梳头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2-22

1、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意儿。

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2、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3、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07
  春分民俗

  1·竖鸡蛋民俗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

  玩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 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一 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2·春分祭日

  二十四节气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试验总结,是我们祖先历经千百年考察气候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而总结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和人民生活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民间流传着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度。是日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夏至、冬至等节气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称得上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春分的节日内涵也很丰富,在中国的有些地方,有吃春菜、竖鸡蛋等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是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 ,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第4个回答  2020-03-22
PK拉了拉skr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