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后来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历史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2

铜镜是古人用青铜制作照容用日常用具,在玻璃镜未发明之前,古人都用铜镜照容。铜镜的背面,常铸有纹饰,这些纹饰与当时的社会及经济等有直接联系。所以,铜镜既是实用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珍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9
1、赠送友人
有春秋时期周王与诸侯间的赏赐,又有三国时期对友邦的赠送;既有南北朝时期感人至深的“破镜重圆”,又有唐朝时期千秋节的赠镜祝福。
2、铜镜作赏赐
春秋早期,铜镜也被用来赏赐,这说明当时铜镜的稀少和珍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记载:“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磐)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
这里的(擎)鉴即铜镜,杜预注曰:“(肇)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羌胡犹然,古之遗服也。”郑伯朝见周王,周王将配带的铜镜赏赐给郑伯,周王同时赏给虢公铜爵,郑伯认为周王赏赐不公,从此开始对周王不满。由此可见,铜镜作为珍贵的生活用具,还不能同礼器铜爵相提并论。
扩展资料: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青铜镜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止于清末。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而著称于历史长河中。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强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昌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汉代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两汉时期铜镜上的纹饰解读
第3个回答  2020-01-09
从文献记载和考占发掘中铜镜的出土状态来看,铜镜除被古人用于照面梳妆外,还有多种特殊的用途。对此虽然不少文章和专著中已有论述,但所述及的多为某些特殊场合或活动(如千秋节、涉外礼仪、婚嫁)中的馈赠现象,实际上很少超出铜镜的基本功用范畴。
《中国历史密码》之铜镜系列
铜镜,是我国古代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以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不但是青铜艺术中的瑰宝,也是极受当代人追捧的文化藏品。今天我们跟随《中国历史密码》来探寻古代铜镜。
上古时期,人们还没有使用铜镜,那时候的镜子,是盛了水的大盆,叫作“监”。此时,监都是由瓦制成的,到商周时期,才开始出现铜镜,但瓦鉴依然流行。秦汉时期,随着铜镜铸造技术的日臻成熟,其优势逐渐凸显,“以水作鉴”渐渐被人们淘汰。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涵盖了金、银、铜、铁等各种金属,以铜为最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等等。隋唐以来,铜镜的样式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带柄的、四方的,各式花纹应有尽有。明朝末年,用玻璃作镜子开始流行,清乾隆后,玻璃大兴于民间,铜镜的使用日益衰落。至民国初年,仅有少数边远地区的人还用铜镜照镜子,玻璃镜子取代铜镜成为主流家居用具。
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又称瑞兽葡萄镜,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乡县,直径21.
3厘米。该器物将葡萄、瑞兽等外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背面由高浮雕式的若干瑞兽和葡萄枝蔓组成,形态各异的瑞兽穿梭嬉戏在葡萄藤间,充满了生气,是唐朝铜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及唐玄宗开元时期。
该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196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镜背装饰四只口衔绶带的鸾鸟优雅飞舞,是唐代极为流行的纹饰题材,表达吉祥长寿的祈福之意。该镜纹饰华美,是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艺术珍品。
金银平脱:唐代制镜技术的一种新工艺和华贵的装饰万法,它是将金银锤打成极薄的薄片并錾刻花纹,然后用漆粘合在镜背上,经过反复涂漆、抛光等多道工序,使金银片与漆面平齐,显示出金银图案。因做成的器物美观华贵,成为皇家贵戚、达官显贵的重要装饰品和馈赠物。
四神规矩镜
四神规矩镜
在出土的汉代众多青铜镜中,四神规矩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规矩镜整齐严谨的布局,镜身上神秘莫测的
“TLV”
纹饰以及吉祥祈祷的铭文,曾使许多学者绞尽脑汁,又曾使许多鉴赏家为之倾倒。古董市场有句顺口溜:“一方规矩镜,不惜掷千金。”
以上文物介绍均摘自《中国历史密码》,一本书了解陕西,一本书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