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题所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下:

我们要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首先要确定好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系数a,b,c。注意符号要写对。然后求出判别式△,若是≥0,则继续往下求。若是<0,则可以直接说该方程无实数根。

下一步就是将a,b,c的值带入到求根公式中。分别求出两个根的值最后写成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扩展资料:

1、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2、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约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中记载了第24题,题目为:“一个量,加上它的于19,求这个量。”解决了形为的一次方程,即单假设法解决问题。

4、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国人在《九章算术》中首次加入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解决了移项问题。在“盈不足”一章中提出了盈不足术。但该方法并没有被用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在11~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地区,并被称为“契丹算法”。

5、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中给出了解方程的简单可行的基本方法,即“还原”和“对消”。但没有采用字母符号。体现了明显的方程的思想。

6、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丽拉沃蒂》一书中用假设法(设未知数)来解决一类一元一次方程。由于所假设的数可以是任意正数,婆什迦罗称上述方法为“任意数算法”。

7、13世纪,中国的盈不足术传入欧洲,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计算之书》中利用单假设和双假设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8、16世纪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也创立了这一概念,被尊称为“现代数学之父”。但是韦达没有接受负数。

9、16世纪时,明代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在《算法统宗》一书中也用假设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1859年,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