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天龙山佛教石窟简介

如题所述

天龙山位于东、西两峰南坡山腰,拥有25座佛教石窟,分布于东峰12窟和西峰13窟,大部分窟洞坐北朝南,只有第11窟面朝东方。这些石窟井然有序,风格各异,大小不一,总计有500余尊造像和1144尊浮雕、藻井及画像,以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位列中国十大石窟第六位。


天龙山石窟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开凿了东峰的第2、3号窟,随后北齐时期又增添了3窟。隋炀帝在584年开凿了东峰第8号窟,而其余19窟则为唐代所凿,跨越了4个朝代,历时近500年,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和成就,其间又蕴含着连贯的传统精神。


然而,自宋元以后,石窟艺术逐渐衰落,窟前的楼阁也逐渐损坏。尽管历朝都有修复,但辉煌不再。20世纪初,天龙山石窟因外国学者的报道和图片而闻名于国际,但不幸的是,20年代开始,石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珍贵的雕刻品被外国文物窃贼与当地不良僧侣联手盗取,流失到日本和欧美国家,其中被盗石像多达150件,成为国内石窟破坏最严重的遗址之一。


天龙山石窟主要用易雕凿的灰白色砂岩开凿,造像技艺分为圆雕和浮雕,大型佛像和菩萨像多采用贴壁圆雕,而建筑构件和装饰花纹则常用浮雕。石窟中的造像大小各异,从小巧精致到数米高的大型佛像,都展示了成熟、饱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被誉为“天龙山式样”。这一艺术风格独特,使天龙山石窟成为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灿烂的明珠。


除了东、西峰的25窟,北坡史家峪福慧寺还有3个唐代石窟,南坡柳子沟的悬崖上则有5窟,涵盖五代至元、明时期,但这些较晚期的石窟由于位置偏远,崖壁险峻,鲜少为人所知。




扩展资料

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560年(北齐皇建元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分布在东西两峰,共25窟,雕刻大小佛像500余尊,画像、浮雕、藻井1144尊(幅),石质完整,光源充足,展现着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三个世纪的艺术杰作,反映了不同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1924年~1925年(民国13年~民国14年)间,外国侵略者对石窟进行了掠夺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修整,恢复了天龙山胜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