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出五服的说法是怎么回事,五服是指什么呢?

如题所述

五服在古代指的就是五种孝服,不同亲疏关系的亲属去世了,就需要穿对应的孝服;在现代指的就是自己的亲族关系,往上数五辈,再往下数五辈,加上自己一共九辈,所以也称为九族很多人以为五服就是五代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属于望文生义。

五服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礼仪·丧服》之中,《礼仪》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详细地记载了周代贵族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礼仪,例如冠礼、婚礼、丧礼等等。《礼仪》中的丧服篇对于五服进行了描述,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不同的等级,按由重到轻依次排列。

1、斩衰

五服之中最重的丧服,斩衰的意思就是一点都不掩饰的展现自己的悲伤。一般来讲斩衰的制作材料是最粗的生麻布,并且不对衣服边进行处理。适用人群:儿子、养子、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女儿、长孙(长子已死)、妻妾,并且需要穿孝服三年。

2、齐衰

第二等的丧服,衣服的材料为粗麻布,并且将衣服边处理整齐,用来和斩衰进行区别。齐衰的适用条件比较复杂,并且从古到今也有许多变化。齐衰的服期也是根据关系不同而变化的,分为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不等。

3、大功

大功,也被称为“大红”,衣服的制作材料为粗熟麻布,服期一般是九个月,适用人群大概是: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母等等。

4、小功

小功,也被称为“上功”,制作材料为稍粗熟麻布,服期基本上是五个月,适用人群大概是:为伯叔祖父母、为堂伯叔父母、为已嫁堂姊妹、兄弟妻等等。

5、缌麻

五服之中最轻的丧服,制作材料为较细熟麻布,服期为三个月,这个算是丧礼中最轻的了,并且适用人群为:为女婿、外甥、外孙、为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4
民间出五服的说法是”是指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五服”是一种制度,是封建伦理和家庭秩序的体现,以前作为定罪和量刑的依据。
第2个回答  2020-04-14
“出五服”是指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五服”的规定一般都是晚辈对长辈,是封建伦理和家庭秩序的体现,指的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第3个回答  2020-12-26

五服指什么,五服是指那哪些人,近亲结婚的说法,五服有什么讲究,三农采访,农村生活风俗

第4个回答  2021-12-30

“五服”的含义很多。最初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汉书·地理志》:“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周朝时指五种行政区划。《国语·周语》:“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具体而言,即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做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又作“绥服”)、“要服”“荒服”,是为“五服”。“服”是指服侍天子之意。五百里为一服,《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

我们通常说的“五服”是指出丧的5种不同服饰。封建社会按父亲的血缘关系来区分辈分和长幼,以父宗为重。自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儿、孙、曾孙、玄孙为九族。九族之内,若有亲属死亡,则视其和己身关系,穿戴不同的服饰,这便是“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是最重的孝服,臣对君、子女对父母、媳妇对公婆都要穿斩衰。齐衰用粗麻布制成,孙子女对祖父母,重孙对曾祖、高祖父母戴孝需遵此礼。大功丧服质量比齐衰稍好,由熟麻布做成,堂兄弟、伯叔之间用这种大功丧服。小功又轻于大功,材料使用更细的熟麻布,这种丧服多用在兄弟之妻、已嫁的堂兄弟姐妹之间。缌麻,又称漂孝,由漂洗后的麻布制成,这是亲属关系最疏远的一种丧服。

“五服”的规定一般都是晚辈对长辈。“出五服”是指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五服”制度是封建伦理和家庭秩序的体现,曾作为定罪和量刑的依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