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某人入住某处为“下榻”,那“上榻”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因为“下榻”这个说法的背后是有故事的。

   《后汉书·陈蕃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不畏权贵,被时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因此,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名士都愿意同他交朋友。他任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当地有一位品行高洁的名士周璆。

    他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但却接受了陈蕃的邀请,并且彼此融洽相处。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周璆。

     周一但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等他回来之后,陈蕃又把榻拿下来招待他。+

   

    后来陈藩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惟独为徐穉特设一榻,徐来则“下榻”,徐去则悬之。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塌”。现在一般也把在外住宿叫做“下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

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

榻同塌,近地之意。即只宜供一人休憩的低矮家具


冬寿夫人壁画坐榻


司马金龙墓漆画木板 独坐榻

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面板呈长方形,大多四面无围,有“四面床”的称呼。


明 黄花梨四面平榻

榻,是我国最早有名字的家具。我们会在汉代画像石中可以看到它的形象,在那个时候“榻”已经诞生了!,但当时它只作为坐具被使用。


东汉 画像石

汉代的木榻已经相当发达了,样式不一,身份高的有独坐榻,身份稍低的也有连坐榻。


东汉 河南新密打虎亭东汉墓壁画《宴饮百戏图》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箱形结构的榻,其中大型木榻可坐多人,在榻上可以侧坐斜倚、品茶饮宴。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和榻的功能慢慢接近,坐之外还可用于睡觉。



宋 刘贯道《梦蝶图》周公所卧之榻

最著名的是宋太相赵匡胤的故事,他的一句名言就是: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但他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尤其经过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五代十国,不停地更换君主,所以他对身边的事非常担心。

不过这里的“榻”,显然是用来睡觉的。


清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榻

Ⅱ上榻 or 下榻

“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比如常说:“您在哪儿下榻啊?”

一般来说国宾就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这个词很值得探究。


榻是床的一种,是睡觉用的。下榻,就是人住睡觉了,但我们上床就表明要睡觉了,我们说“下床”就是不睡觉了,照这个逻辑——为什么叫“下榻”,而不叫“上榻”呢?


明末清初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长榻

这里有个历史典故。

《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东汉时期,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

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
第2个回答  2019-09-09
古代的把客人留住、现在代表在外留宿叫做下榻,相反的是,在自己家里住就叫上榻
第3个回答  2019-09-10
下榻”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后汉书·陈蕃列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做官清廉,对坏人坏事极端痛恨。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学士都愿同他交朋友,或争当他的学生。他任系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周鏐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而陈蕃却能将他请来,并且彼此融洽相处。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 (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他;他一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他什么时候来,陈蕃又把塌拿下来招待他。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塌”。现在一般也把在外爱招待住宿叫做“下塌”。这种说法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于书面用,不适用于口语。
第4个回答  2019-09-09
榻是名词,就是一种卧具。下榻”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后汉书·陈蕃列传》中有记载关于陈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