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差额及其表现形式如何?有限发偿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Infinite Legal Tender)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是和货币制度有关的一个概念。一国在制定货币制度是...有限法偿,其实就是有限的法定偿付或者说支付能力,就是说如果支付方用辅币支付的数额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有限法偿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一、名词解释

1.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2. 经常转移--又称无偿转移或单项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在贷方反映外国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借方反映本国对外国的经常转移。经常转移既包括官方的援助、捐赠和战争赔款等,也包括私人的侨汇、赠予等以及对国际组织的认缴款等。

3. 资本转移--是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具体指以下几项所有权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④投资捐赠。

4. 资本和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两个组成部分。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

5.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由于其贵金属的特性,各国货币当局可以随时将其手中持有的黄金出售兑换成外汇用于国际间支付和债务清偿。

6. 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 IMF 的外汇储备的定义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7. 特别提款权--又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是根据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进行无偿分配的,各成员国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就构成了其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8. 储备头寸--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其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会员国可使用的最高限额为份额的 125% ,最低为 0 。

9. 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如货物和劳务的输出入、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出入、侨民汇款、赠与等。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10.调节性交易--又称弥补性交易,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融通性交易。调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主要包括短期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变动。

11. 贸易差额--指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贸易差额传统上是一国国际收支的代表,分析贸易差额是十分重要的,贸易差额体现了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标志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贸易差额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中其他项目的变化。

12. 经常项目差额--是在贸易差额的基础上加上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构成的。经常项目的差额不仅反映了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而且反映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收入差额。在开放宏观经济中,经常项目的差额概括了一国的净债务人或债权人的地位,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国内、外经济的紧密联系。因此,经常项目差额又被国际银行家视为评估向外国贷款的重要变量之一。

13. 国际收支总差额--又称综合差额,包含了除官方储备以外的所有国际收支项目差额。具体由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以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目的差额构成。国际收支总差额的状况将导致该国国际储备量的变化,如果总差额表现为盈余,则国际储备增加;如果总差额呈现为赤字,则国际储备就会相应减少。目前看来,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时最常用的指标,按惯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差额通常指的是总差额。

14. 价格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 国际储备减少(增加) → 货币供给减少(增加) → 价格下降(上升) → 进口减少(增加)出口增加(减少) → 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5. 利率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 国际储备减少(增加) → 货币供给减少(增加) → 利率上升(下降) → 资本流入增加(减少) →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逆差) → 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6. 收入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收入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 国际储备减少(增加) → 货币供给减少(增加) → 现金余额下降(增加) → 支出水平下降(上升) → 进口减少(增加) → 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均衡。

17. 汇率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 本币贬值(升值) → 外汇汇率上升(下降) → 进口减少(增加)出口增加(减少) → 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8. 狭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可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三个特征。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 IMF 中的储备头寸。

19. 广义国际储备--不但包括一国所拥有的狭义国际储备还包括借入储备。

20. 外债-- IMF 的定义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根据我国《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

21. 负债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来说,负债率不应大于 20% 。即负债率 = 外债余额 / 国民生产总值≤ 20% 。负债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国民经济对外债的依赖程度。

22. 债务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一般而言,债务率 = 外债余额 / 外汇总收入≤ 100% 。债务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对外经济的负债程度。

23. 偿债率--指一国还债额(年偿还外债本息额)占当年该国外汇总收入的比例,该比率不应超过 20% ,即偿债率 = 年偿还外债本息 / 年外汇收入≤ 20% 。偿债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经济对外债的实际偿还能力。

24. 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国际结算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

25. 汇票--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26. 本票--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7. 支票--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8. 汇兑--是指银行根据付款人的要求,通过结算工具的传递及海外联行或代理行的协作,将款项汇交收款人。

29. 托收--是指债权人或收款人签发票据或提交有关单据,委托银行向债务人或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30. 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31. 旅行支票--是一种不指定付款人付款地点、具有固定票面金额的票据,多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旅行服务机构发行,购买人可在其他地点凭票兑付现款或用于支付。旅行支票可在国际范围内流通,较多地用于非经贸活动的支付。它具有便于兑取、携带安全、流通期限长等特征。

32. 银行保函--也称为银行保证书,是担保合同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担保业务中广为应用。它是指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方(受益人)开立的书面信用担保文件。其担保在申请人未能旅行既定合约义务时,担保人将履行一定金额、一定期限范围内的支付责任或经济赔偿责任;或在受益人提出符合保函规定的索赔时,担保人予以赔偿。

33. 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是一种信用证的安排,它表示了开征行对受益人的以下责任: (1) 偿还申请人的借款,或预支给申请人; (2) 支付有申请人承担的任何债务; (3) 对申请人不履行契约而付款。只有在申请人不能偿还借款或不能履约时才起支付作用,若申请人已经还款或已履约,银行则无须支付,因此被称为备用信用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