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共和国:二百年前下南洋的汉人,建立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说起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共和国,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应该是1911年辛辛亥革命爆发后,建立的中华民国。

但是,实际上早在辛亥革命一百四十多年以前,一群下南洋的中国人就在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上,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

而兰芳共和国的开国元首,便是被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视为偶像的,广东省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先生。

可惜,作为曾在东南亚叱咤风云的华人领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农业 社会 时期,因为福建、广州两省人稠地狭,适宜耕种的土地根本不足以养活两省之人。

所以福建、广东一带的老百姓生活难以维持,为了谋生便漂洋洋过海,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到南洋谋生。

而创始者罗芳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实他本名叫罗芳柏,人们习惯尊称他为“罗芳伯”,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他的本名。

1738 年,罗芳伯出生在广东嘉应州石扇堡,一个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贫穷小村落。

据史文所记载,罗芳伯此人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而且为人豪爽大方,尤其喜欢结交朋友,可谓是富有领袖魅力。自幼读书的罗芳伯本是一心考取功名,然而却屡屡落第。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罗芳伯在乡试中再次落榜,这一次,已经 34 岁的罗芳伯对仕途彻底死心。

于是当年五月,为了摆脱生活窘境,罗芳伯告别家乡,带领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谋生。

漂洋过海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 今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加里曼丹岛)。

早在1721 年,英国航海家便已宣称全婆罗洲岛商业已被中国人控制。

同时,华人也是西婆罗洲金矿的发现者。因此,许多华人对此地趋之若鹜。

来到婆罗洲后,罗芳伯便在坤甸住了下来。不久他便发现此地危机四伏。

占据此地的华人因为地域结成各种类似“同乡会”的组织,各个组织之间,经常互相冲突。

另外作为外来族群,婆罗洲的本地土著居民也对富裕的华人抱有敌意,歧视、排挤华人,而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则虎视眈眈的在旁窥伺。

而罗芳伯发挥特长,积极联络当地的华人和土著居民,充分施展自己与生俱来的交际才能。

1774 年,罗芳伯集齐“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组建了“兰芳会”,后又成立了“兰芳公司”,这便是兰芳共和国的前身。

罗芳伯带领兰芳会,开发金矿,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经济基础。

之后罗芳伯又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各路土匪海盗。

此时罗芳伯的队伍达 3 万多人,又有 20 多万土著归附,当地苏丹亦臣服。

兰芳公司成为婆罗洲最大的华人联盟,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采矿、农业、粮糖等行业。

1 776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自治政府。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当时,大家推荐罗芳伯为国王,罗芳伯不同意以王相称,后由各代表商议建立兰芳大总制,称罗芳伯为“大唐总长”或“大唐客长”。

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国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

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在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御敌。

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

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

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

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

罗芳伯当了19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

临终前,他推荐同样具有文韬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果然成为继任领导。

同时创建了兵工厂,制造各种枪炮。兰芳还大力发展教育,从清朝聘请一批著名儒生前来教学、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知识水平。

司法方面是以天地会纲领为基础,进而修订为普及易行的法规,推行以法治国。

并且兰芳还确定了自己的国旗,规定以各式汉服为国家礼服。

兰芳兰芳共和国严格地遵守了这些法规,使得自身实力和影响大增。

吸引了许多当地土著部落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势力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刚刚建国不久,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将西婆罗洲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成为大清的藩属国。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罗芳伯毕竟是中国人,故土难离乡土情深,他还是想得到故乡人的认可。

一是想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来抵抗荷兰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但是目光短浅的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建立的国家。

罗芳伯无奈只能请求先于满清建立贸易关系,这个清朝倒是同意了。

兰芳国借助这一点,对外制造假象,宣称自己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了。暂时唬住了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但是很快满清就走向了衰败,两次鸦片战争更是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

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开始肆无忌惮入侵兰芳。

1884年,荷兰人趁着中法战争的时机,全面入侵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的人民一方面在大总长的率领下进行坚决的抵抗。一方面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是,此时满清自己已经自顾不暇了,根本顾不上支援这个天朝弃民所建的国家。

最终势单力薄的兰芳共和国被荷兰殖民者灭亡。

而今,印度尼西亚东万 律依然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大学”,在坤甸还有纪念罗 芳伯的纪念厅、墓园和各种庙宇。

而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的东万律,有一座占地几十平方米的“罗公芳柏之墓”。

而墓前的两座华表, 无时不在向世人宣示着墓主人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