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官大还是知府官大

刺史官大还是知府官大

从历史上看,早期刺史的官要大得多,无论品级还是实权;

不过到了清代,实际上刺史的称谓相当于知府同级的知州的别称,实际上一样大了~

参看以下资料:

刺史一职,最初是作为地方监察长官而设置的,其源于秦朝的监御史制度。"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各辖若干县不等。郡的长官称为郡守,汉代改称太守。为了加强集权、巩固政权、保证稳定,就必须要对地方长官进行监督。于是秦始皇在设置长官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除了郡守外,还设置了郡尉(地方军事长官)和监御史。 上面所说的监就是指的监御史,其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而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掌”是执掌、“监”即监督,也就是负责监察本郡的各级官员。所谓:“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据此,秦朝和西汉的刺史一职相当于省级检察院院长一职,太守才是郡的行政长官。

从东汉起,刺史权力逐步的扩大,开始干预地方行政事务,州也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逐渐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当然,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光武帝时复称刺史。而到了汉灵帝时,又复称州牧,更是位居太守之上,成为实际上掌握了一州军政大权地方行政长官。

自三国至隋唐,各州也多设刺史,一些重要的州郡更是有都督兼任刺史。宋代起,地方长官不再称刺史,而称知州,刺史仅为虚衔,不是实职。元代以后,刺史之名废。

到了清代,刺史仅是知州的别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刺史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知府,又可称“知州”
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1
这两个不是一个时代的官吧,要说的话汉代早期刺史是监察地方,实权不如知府,汉代后期的刺史统领州府,取代了州牧,相当于明清的布政使,比知府大
第3个回答  2017-12-01
刺史是一个州的的长官,就相当于省级的。知府是一个市的长官,就是省里的地级市长官。所以肯定是刺史官职高。
第4个回答  2017-12-01
剌史比知府官大。

剌史相当于省长

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