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医学角度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和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要补气补血。
1、贫血严重,气血不足,脸色苍白,主要是体内的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2、需要从中医调理,食用枸杞老姜茶其做法也很简单,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具体做法:准备一块老姜、50克枸杞、50克红糖、500克水,将老姜枸杞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内中火煮约15分钟即可。
3:一般体型太瘦小的女性,容易这样。建议您最好去大型的医院检查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好好给对寒冷反应敏锐的腰部保暖,这样有助于保持全身的温度,有助于心脏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更多的血液和热量。这样手脚温度也就高起来了。特别是在经期,血液都集中在腹部,手脚更容易感觉冰冷。让腰部充分保暖既可以温暖手脚,又可以预防痛经,可谓一举两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6
进入冬季不少人都有手脚冰凉的现象,有些人认为这是所谓“虚”的表现,强调要运动,要进补。于是不少手脚冰凉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锻炼,进食补品。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冬季锻炼宜慢跑、散步

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适当进补,调节阳气,平时注意保温,保持手足清洁干燥,搓摩手足心,以改善人体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达到暖手、暖足的作用。

起居调养强调了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同时,冬季锻炼宜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项目,不宜做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另外,衣着过少、室温过低,既易患感冒,又消耗阳气;反之,则易出汗,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冬季保暖要适度。不能随意药补饮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古训。《饮膳正要》中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讲,冬季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因此,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但是,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同属冬令,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进补的方法也不同。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补温热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进补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为宜;气候干燥的地方,应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冰糖为宜。
汇仁肾宝精选补骨脂
、蛇床子、
肉苁蓉、黄芪、红参、白术、山药、茯苓、小茴香等22味中药,温阳补肾、扶正固本,能有效治疗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在药品的组方中,补骨脂
、蛇床子、
肉苁蓉温阳祛寒,温暖下元;黄芪、红参、白术、山药、茯苓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使药引津气四迄,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精微敷布;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从而实现全面补肾、扶正固本、增强体质、防御外邪、抵御寒气侵体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19-12-14

李楠老师告诉你,皇帝内径中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而阳气具有温养的功能,阳气不足就无法温暖人体,特别是四肢的末端。2气滞血液循环不好,气滞就是能量是够的,但是道路不畅通,能量运输不出去。

第3个回答  2019-10-16
  手脚冰凉中医又称之为四肢不温,手脚冰凉症在临床上又分为实症和虚症。
  1.实症肝气郁结影响脾之阳气壅滞不通,所以导致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而引起四肢冰凉。
  2.虚症又分血虚和阳虚。肝为藏血之脏,血含阳气,肝血充足,内贯脏腑外局经络。如果肝血不足则四肢不温、手脚冰凉。
  阳虚多见于久病或大病之人,他们脾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而造成手脚冰凉。
第4个回答  2019-10-22
阳气虚,多是肾阳虚,阳气不能推动血液流注末梢导致的,益气血,用温阳的中药。多走路。女性用乌鸡白凤丸,定坤丹都有效,如果月经寒痛,可用艾附暖宫丸。男的啊,就多走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