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的亲情缺失和教育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而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3、孤独无靠、亲情饥渴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4、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5、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杀母案就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父母不在身边管教,同时由于爷爷奶奶灌输的母亲不好的思想,母亲就惨死在自己手上,而更心寒的是杀母之后还若无其事的去学校上课。另外还存在一些留守儿童被伤害事件,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以及疏于管理,留守儿童被伤害事件仍然频发,而伤害人多是周边的邻居或者亲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5

留守儿童长大后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一,拒绝与人沟通,对他人漠不关心。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致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三,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赚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迷茫。

四,自卑。

第2个回答  2022-05-11

1、性格孤僻

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性格孤僻,因为长期的离开父母,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寡言、沉默和紧张,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自控力差

由于缺乏良好的管教,很多留守儿童自控能力都很差,极易情绪失控,严重的可能还会有暴力倾向。

3、学习心态不良

留守儿童多数进取心不强,而且遇到学习难题也没人辅导,慢慢的就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监护人管理素质高,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或许能够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差

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很孤僻,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独来独往,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想避免此情况发生,就需要监护人做好正确引导,多与他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第3个回答  2022-04-20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心理问题
没有安全感;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抑制你的情绪表露;不敢期待爱情,就像谷城的诗“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所有的开始”。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会有很大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童年留下的更像是埋在他们生活中的一颗隐藏的炸弹。
没有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来自母亲的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不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但当你受到攻击、拒绝和伤害时,你可以和你的母亲一起哭泣,并有一个治愈的地方。然后恢复并振作起来,并有勇气再次探索周围的环境。而不是由你的父母陪伴,独自向你的祖父母哭泣,或者蹲在角落里。从长远来看,他逐渐形成了一个敏感的性格。他做任何事都很小心,而且不爱说话。他总是把一切都记在心里。
作为一个从六个月到15岁离开父母的留守儿童,我觉得自己有太多问题。在心理沟通方面,我不信任任何人,不接近我的父母,也不相信有人会爱我。没有所谓最好的朋友。我心中最重要的人是奶奶。我和父母一起住了一年。我的心里总有一堵厚厚的墙。没有办法改变它。
下意识地远离父母
俗话说:“爱随时间而增长!”留守儿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了。他们对父母没有太多感情,也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他们不能像破坏者一样,自然地对他们做一些亲密的事情。他们没有安全感,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觉得自己年轻时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那些渴望在独立后接受结果的人会无意识地远离他们。
我父母从小就出去工作,直到我大学毕业。我来到他们的城市工作。20年的疏远,对我来说,他们就像陌生人。只有道德约束告诉我,他们生了我,我应该孝顺他们。我试着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每周见面一次对我来说就像受苦一样。这就像完成一项任务。我不得不嘲笑他们,和他们一起吃饭,和他们聊天。每次我离开,就像从笼子里逃出来一样。我今年26岁。当我面对他们时,我仍然感到害怕、奇怪和无助,就像一个6岁的孩子。我想逃离他们。
下班后,他们总是说和我在一起很开心。我笑了,他们认为我同意了。积极购物和支付;支付工资,积极捐款;当他们生病并积极花钱时,他们会非常高兴,并称赞我的孝道。我总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的,这是我应该做的,但这不是我想做的。为他们花的每一分钱都让我心痛,但我不会说不,因为我只欠他们钱,不欠他们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5-19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过,留守儿童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严重的会出现三种心理问题。

首先就是缺乏安全感,极度的自卑,总是感觉到自己是被抛弃者,有强烈的孤独感。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爷爷奶奶,其他的亲戚朋友照顾,缺少父母的爱和陪伴,总是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得到父母关心和爱护,总是感觉到很自卑,很孤独。

这种状态很难交到朋友,也很难认真学习,培养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堕落。

其次就是对人不信任,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没有真正能够交心的同龄的朋友。

在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也无法告诉自己的父母和朋友,长期的压抑,性格会变得特别的孤僻,很难与别人相处,最终导致很难适应社会,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思想极端,行为乖张,让周围人很难理解。

最后就是,许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压抑,性格暴躁,很容易出现一些逆反和攻击的心理,凡事总喜欢动拳头,不会和人好好的沟通和交流,对这个社会和他人总是充满了仇恨和不满,很难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种孩子总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心里面对别人,只有愤怒和不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有可能会变成许多人都讨厌的样子,自私自利,顽劣不堪。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爱和陪伴是最重要的,父母尽量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让孩子得到爱和安全感,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拥有正常的人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