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中的懒音是什么?

如题所述

粤语懒音指的是粤语语音的内部规律中的流变。

这一现象可以增加同音字而且导致意义上的歧义,从而得名懒音。但懒音一称也存有各种争议,因为某些音变中的合并及变异并不起因在懒惰。懒音或许起因在没有正式地接触标准发音的教育,或者甚至是受到乡音的影响。粤语懒音普遍出现在韵母上,而也有部分的懒音出现在复杂的辅音、声调当中。

例如:

1、l与n不分

粤语里面l、n不分的现象很早就出现了,只是现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将n音发成l,例如:“男人”(naam4 jan4)读成“蓝人”(laam4 jan4)等。

2、ng声母的省略

例如:我ngo→o,咬ngaau→aau等。

拓展资料:

懒音是指语言中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现象。可以认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懒音化现象。

在中国,主要是指粤语、吴语、闽南语、北京话等方言里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

形成原因:

1、生理懒音,是发声器官的障碍;例如:上颚下塌、嘴巴、盖合不全、舌头短、呼吸气量浅等。

2、习惯懒音,则从小被大人忽略咬字吐音要正确,于是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待到希望矫正又力不从心。

参考资料:懒音-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懒    粤语拼音laan5     发音和普通话lan(三声)相近,比普通话发音稍微拉长一点。l是声母,aan是韵母,5是声调。

拓展知识:

一、粤语: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近4000万人[1] ,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二、声母:b[p]帮;p[pʰ]滂;f[f]敷;m[m]明;d[t]端; t[tʰ]透;n[n]南;l[l]来;z[ts]精;c[ts]清;s[s]心;g[k]见;k[kʰ]溪;gw[kʷ]光;kw[kʷʰ]规;ng[ŋ]牙;h[h]好;j[j]盐;w[w]魂;[Ǿ]安

三、声调:

    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各自代表字有:诗(si1);史(si2);试(si3);时(si4);市(si5);事(si6);色(sik1);锡(sik3);食(sik)。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粤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22
粤语懒音

鼻音混淆

n,l不分
粤语里的鼻音其实是很清楚的。所谓鼻音就是n,还有ng后鼻音。“你谂下啰”这句话,前2个字都应该是n作声母,最后一个字l作声母。但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全部都作l发音,虽然不影响理解。因为中国方言古时曾受韵书统一化的关系,其实差不多所有普通话内,'n' 声母的字,粤语也是 'n' 声母的字。例外的是 '弄' 。普通话是 'n' 声母的字,粤语是 'l' 声母的字。按传统韵书音应为'l',普通话在传承的过程中变为了'n'。

ng后鼻音的脱落
至于,如我(ngo)、咬、钩等。我现在读成(o)音懒音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使用鼻音ng发音要很用力,说话的人因为"懒惰"而不发出来,故称为懒音。 但粤语流行曲内最常用生字,反而矫枉过正。 很多字之正音其实零声母,但都插上 'ng' 声母。 例:爱、恶、暗、矮。

复合声母中w的脱落
复合声母gw、kw在日常生活中懒音现象尤其明显,而脱落的多数是o为韵母的字。以下是一些例子:声母gw->g kw->k

广州话 -> 讲州话
果实 -> 𠮶实
矿石 -> 抗石
扩张 -> 确张

韵尾的混淆
韵尾-ng 与 韵尾-n 的不分,或 韵尾-k 与 韵尾-t 的不分。

除了受其他方言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香港生活节奏急速,连说话都变得急速起来。于是乎一音未完,一音又起,遇到以 -ng 和以 -k 收音时问题便出现了。本来以 -ng 和 -k 收音的字,舌尖一定要平放,不可上翘,才能准确发音。但如果收音未发完便立即连接发出下一个字的读音,便有可能无意中移动了舌头所放的位置,不是平放而是错误地向上翘。

以下是一些例子:
冷(lang) 变成 懒(lan)
猛(mang) 变成 晚(man)

由于 -k 是 -ng 的入声,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 -k 与 -t 上。发 -k 的音值时,如果错误地把舌尖翘起,放在门牙的背面,就会变成 -t 的音值。

以下是一些例子: 策(tsak) 变成 察(tsat)
责(dzak) 变成 札(dzat)

有些读音错误的人,知道这样发音是错误的,于是又矫枉过正,是为补偿性错误发音。

相同的例子如下: 懒(lan) 变成 冷(lang)
晚(man) 变成 猛(mang)
察(tsat) 变成 策(tsak)
札(dzat) 变成 责(dzak)

声音m变n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周星驰的这种发音对香港人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影迷相继模仿。

深入->伸入
含义->痕义

辅音弱化
佢 ->去5(heoy5)
又例如:四邑话的/t/声母已完全弱化成为/h/声母。不过这种口音实际上不属正式的广州音,而是其他地方的口音混入,部分广州音字典已有收录。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懒音是一种用于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的差异和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的现象。

1.ng声母的省略

例如:我ngo→o,咬ngaau→aau等

2.后鼻音-ng变成前鼻音-n

前后鼻音不分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懒音现象。如:横掂(waang4 dim1)读成环掂(waan4 dim1)等

拓展资料

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粤语源于古代古越语融合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在中国岭南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近4000万人  ,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懒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港”“广”“讲”三个字,在粤语中“讲”“港”都是读【gong】,但“广”就是读【gwong】多了一个“乌”音,就像普通话的【过guo】一样,粤语“过”也是读【guo】但是有些人懒音读成【go】,大概因为粤语中的“个”读音“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