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 《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翻译

要具体的~~全文哦!
十分感谢~!!

  鹧鸪天

  作者:苏轼

  时谪黄州

  林断山明竹隐墙1,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2,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3。杖藜徐步转斜阳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5。

  全部注释

  1.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2.翻空:飞翔在空中。

  3.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4.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5.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简析】
  正宜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作者】: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内容】: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0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①小池塘。

翻空②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③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④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⑤一日凉。

译文:

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原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
译文:从卖花的担子上,买来一支含苞待放的梅花。上面露水浸染轻轻抹撒,梅花如鲜艳红霞而晨露斑痕点点。
担心情郎猜度,自己颜容比不上梅花艳媚。却要把它斜簪在高高发髻上,只要叫他比比看谁的颜面儿俊。
第2个回答  2009-07-20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 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 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 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 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郞比并看。

这首词曾有争议。近人赵万里辑《漱玉集》云:“案涉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注》则云:“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其实赵万里否定李清照其他作品,都以词意浅薄或儇(XUAN)薄不似清照其他词作为理由,似难服人。李清照词中大胆描写爱情,宋人早已看到,如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本篇描写了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放纵恣肆的性格,与王灼所评的颇为一致,当系建中靖国年间(1101)嫁给赵明诚时所作。
上片写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蒋捷曾有《昭君怨》一词写卖花担子云:“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 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窗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杏花。”与此词上阕对读,我们即可得出全面印象:似乎在小丫环入报以后,作为女主人的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作满怀深情的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啊,春天到了,花儿含苞待放了!"这“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为什么不用花字而用春字,因为花字境小,春字境大。同蒋捷《昭君怨》中“担子挑春”的春字一样,都能给人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被人折下,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 同情与爱抚。这二句中前一句较虚,出自诗人的想像:后一句较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这叫融情入景,以景写人。“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花之鲜艳,而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闲绚丽,恰到好外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写戴花。唐五代有一首无名氏词《菩萨蛮》可供比照:“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此词可能受到它的影响,但却未象无名氏词那样写出对方的反应,而是全从自己一方说起。无名氏词侧重外部动作,此词则侧重内心刻画。“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妇女中,本己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是说郎在猜疑,实际上是她在揣度郎心,婉曲写来笔致轻灵。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不同,但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簪在鬓发上,让新郎看看:人美还是花美?“比并看”,意即无名氏词中的“花强妾貌强”。然却终未说出谁更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鬓斜簪”,丰神入画,几可与温庭筠《菩萨蛮》“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媲美。赵万里认为“词句浅薄”或许指此二句。然而李清照在丈夫面前以花自比,己非一次。既然在函致明诚《醉花阴》时能说“人比黄花瘦”,为什么新婚伊始不能说“人比鲜花美”呢?既然后来在归来堂上夫妇之间犹猜书斗茶,乐不可支,为什么在年轻时刻反不能有一点儿闺房乐趣呢?
总的来讲,此词乐而不淫,轻而不俗,与李清照的思想性格颇为相符。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读后颇觉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郞比并看。
第3个回答  2009-07-20
【作者】: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内容】: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 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 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 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 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