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课文雾凇内容

苏教版4年级上册22课课文雾凇全文内容,,谁知道的请来回答。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1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 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三小节,一、三小节介绍了雾凇的美,第二小节介绍了雾凇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本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抽象的知识较多,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可以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是学习的重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提供有关资料,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方式,自主地发现,通过合作交流互补的协作学习,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到探究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 学习导入,初步形成美感

1、 出示赞美“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诗文,学生诵读

2、 欣赏雾凇图片,师:是呀,在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该多好啊!(课件出示)(设计理念:此环节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后面的感悟美、表现美进行有意义的铺垫。)

二、 品读课文感悟美

1、 欣赏了6张雾凇图片你此刻最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述

2、 学生自主读文感悟美,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难怪有同学刚才不禁赞叹起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课文描绘的雾凇美景吧。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把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到你体会到雾凇奇特美丽想用独特的方式和同学交流时请举起你的手。(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欣赏之后,有了形象、直观的感受,在些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文本来感悟语言,直至后面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不需教师太多的指导。)

3、 学生交流表现美

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最美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汇报,谁先来汇报呢?(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设计理念:读是理解的基础,让学生在读的内化活动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或诵之或歌之或语言描绘脑中美景)在准备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此环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以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课件 出示相关句子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2:人们漫步在桦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面对眼前这番美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

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一读?

能说说从这句诗中体会到的意思吗?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叹一番:——(齐读)

4、 感情朗读、背诵积累,师:谁还想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雾凇这份神奇与美丽?(赛读,齐读。)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学生练习背诵)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大自然是怎样造就这一奇观的呢?一批接一批的游人来到吉林,人们看到松花江畔的雾凇后情不自禁地发问,如果问到你,你能回答吗?你认为读课文什么地方能解决这个问题?

1、自学第二小节

①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边记:雾凇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小组合作,把你思考的结论向小组同学汇报,形成一致意见后,小组讨论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呢?[学生选择方法,或用图示法或用语言归纳法](教师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并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3、交流:请不同学习方式的小组汇报(设计理念:运用图示法、语言归纳法让学生知道雾凇形成的条件及逐步形成过程;在交流中,让思维产生碰撞,互相启迪。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文章的难点,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交流要点:①严寒季节

②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③具体过程:

形成雾水--→遇冷凝结--→逐步形成)

*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句子: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朗读感悟美美地读读这段话,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语句子有哪些,它们为什么特别吸引你?

*汇报自主探究情况: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写出了雾凇是逐步形成的

“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写出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

四、朗读全文,图片欣赏,激发情感

1、 课件出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师:吉林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吧!

2、 朗读全文,整体感悟,师:学完课文,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呢?(学生谈学习收获)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去领略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奇特的雾凇美景,去掌握雾凇形成的科学知识吧

五、课堂拓展、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关于雾凇更多的知识吗? 你还想知道雾凇的哪些知识呢?

2、 课文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了,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雾凇的资料暂时满足同学们探究知识的愿望吧!(学生浏览资料,进行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对自己感兴趣的做记号)

3、刚才同学们了解了关于雾凇那些方面的知识?把你感兴趣的知识课后与同学交流,如果还想了解吉林以及吉林雾凇,阅读课时同学们一起上网浏览去吧。(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