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档案中学生来源怎么填

如题所述

1、学区内、本市学区外、外地借读。

2、按照表格去填,要保证你写的东西是真实的,比如: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成员组成。

3、小学学校,初中学校等。等等,主要是按照表格填写真实的。

4、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

工作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扩展资料:

学生来源的解释有几种:一是学生生源地,就是你的户籍所在地;二是学生的毕业学校,一般写最近的毕业院校。

特殊情况指生源变更。某省生源毕业生在校就读期间,其父母双方或一方的户口由一省市迁到另一省市,属于生源变更。比如某毕业生是福建省的生源,在他上学期间,他父母的户口迁到了上海市,这就属于生源变更。

毕业生入学前的家庭户口所在地为毕业生的生源地,若入学后因父母工作变动而家庭地址变更者,由新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父母户籍证明,可以将毕业生家庭所在地的新址作为毕业生的生源地。已婚女性的生源地为其配偶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变更主要用于户口和档案迁转。对于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其户口和档案直接转到工作单位,生源变更没有任何意义;对没有落实工作单位、要求回省参加二次分配的毕业生,最好进行生源变更,以便把其户口和档案转回现在的家庭所在省市。

办理生源变更手续时,毕业生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以该省市教委要求为准),由学校上报所在省市教委审核,该教委审核同意后为该毕业生办理生源变更手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源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小学档案中学生来源分为:学区内、本市学区外、外地借读三种情况。

1.学区内: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招生范围从哪里到哪里,哪个小区到哪个小区等等,属于这个位置的是学区内

2.本市学区外: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招生范围从哪里里到哪里,哪个小区等等,不属于这些范围内的都统称为学区外。

3.外地借读:是指通常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籍(或户籍)与所在学校(或所在地)不一致的学生。大多数公办校或者民办校是接受借读生的。

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

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扩展资料:

学区制改革思路:

一、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和推进学校联盟建设,盘活资源存量,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形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基本实现了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逐步实现从以校为单位到以学区、校区为平台,在一个学区和校区内,实现硬件设施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

二、通过“学区制”改革,有效控制择校现象。

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四、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区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7
人家让实践,你就实践实践。不行的话,让家长通过他们的经历来知道知道你,写上去一些相关内容就行了。哎,现在的孩子真苦,小学作业都这么不切实际啊。 ...
第3个回答  2012-06-18
可填:1、学区内、2、本市学区外、3、外地借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4-13

1、学区内、本市学区外、外地借读。

2、按照表格去填,要保证你写的东西是真实的,比如: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成员组成。

3、小学学校,初中学校等。等等,主要是按照表格填写真实的。

4、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

工作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