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榻”这个词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如题所述

下榻”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后汉书·陈蕃列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做官清廉,对坏人坏事极端痛恨。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学士都愿同他交朋友,或争当他的学生。他任系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周鏐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而陈蕃却能将他请来,并且彼此融洽相处。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 (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他;他一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他什么时候来,陈蕃又把塌拿下来招待他。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塌”。现在一般也把在外爱招待住宿叫做“下塌”。这种说法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于书面用,不适用于口语。
http://m8.mmnq.com/m8mmnq/wenzhang.asp?art_id=371

“下榻”的由来

熊昌渊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诗句是颂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穉,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蕃之榻”,使陈蕃放下榻来。陈蕃,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卧宿,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后汉书·徐璆传》是这样记载的:“蕃在郡不接宾客,惟@①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郡人周@②,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所以陈蕃下榻成了礼贤下士的代称。现在借用“下榻”一词来作为对客人住处的尊称。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访问,在什么地方留宿,写作在何处下榻。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义了。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955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2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
早在宋朝年间,豫章郡(今南昌市)太守陈蕃,为官清明,重视贤才。
他平时不喜欢接待宾客,但是家里却预备了一张床,专门为一位贫穷的读书
人准备的,只要那位读书人来访他便热情接待并留宿。平时,陈蕃就把那张
床吊起来存放。
那位读书人就是很骨气的徐稚,徐稚不愿作官,自己种庄稼过日子。因
此,陈蕃非常尊重徐稚。只有徐稚到陈蕃家里来,陈蕃才把吊着的床放下来,
留徐稚在这张床上就寝。后来人们便把陈蕃这种举动叫做“下榻”,表示对
贤者、贵客的尊重。
从此“下榻”一词从尊称演变为“寄宿”的意思。如《桃花扇·闹榭》: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在“下榻”这个词已经用得很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