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如题所述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我们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年轻教师,不屑、不肯、不能静心读书学习。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自己的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我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素质,促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理论学习是专业发展之路极为重要的一环,理论的研究能引导实践,而且实践研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创造本身就具有产生和滋养新理论的作用。在新课程指导下,我们抓理论学习,不能只依靠“学习专著、开展讲座、听取报告”等老的形式,因为时代已步入信息社会,多种信息令人目不暇接。信息素养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我们教师来说,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理论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和有效途径,是其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认识上,通过学习讨论,我们要明确,信息素养不仅仅包括对信息的获取、探索、表达、交流等技能,其完整结构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3个方面。后者则是提高信息素养的重点。
  二、钻研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这就要我们去钻研。在研究中我们要抓重点。一般说,每章、每节每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它们有时相同,有时又不相同。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难点则是指教学中最复杂、最难懂的内容。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判断一节课的关键。对于重点内容要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并在提问、、讲述、练习、总结等阶段,均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精力集中、目的明确,弄清搞懂、印象深刻。只要重点突破了,其他次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于难点内容,一般采取分散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搭桥铺路或化整为零,抽象的问题可以结合图表或利用模型,隐蔽的问题可以层层剥皮或顺藤摸瓜,深奥的问题可用通俗举例或类比推理,这些做法,都能帮助学生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化难为易。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三、掌握教学技巧
  1、提倡合作学习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其次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最后要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
  在一些言语难以表达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用动画的形式,或以精美的图片,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问题的理解更为清晰明了,此乃为理解而进行的情景创设,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即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变为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以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一个更好更高的提升。
  3、落实阅读教学
  新课程 提倡“以人为本”,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我们要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任,要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有些章节学生读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作示范,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就是说感悟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落实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还要学会提问。
  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a、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干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
  b、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
  c、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
  阅读小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和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坚持经常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的重要性。但我们平时的课后反思小结,往往留于一些表面现象的记录,找不准课堂得失的真正原因。表现为对失误主体的认识发生偏差,将失误的原因归咎于学生与客观因素,而很少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或者是不能透过具体表象,发现真正原因,最终没有对自己专业水平的成长形成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把教学反思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首先,要把教学反思与我们的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我们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可以使我们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其次,要认识到教学反思的激励性。教学反思不再是纯粹的简单经验重复,通过提炼、质疑和思考,它具有较强的独创性。教学反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可以满足自我实现需要、使我们体验到职业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新鲜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坚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每月形成一次书面反思材料,即写好一篇教育叙事。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和艰苦和劳动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去,才能看到自己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5
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王琦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人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的道德标本。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学生做人,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其次,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最后,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如教材不仅指课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所以,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有更大的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