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建国初期,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同”指什么?“异”指什么?3、概括周恩来为中国外交做了哪些贡献?4、系统总结:梳理本课,构建知识网络。

1.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2.同:相同的历史遭遇,和相同的现状,及环境。
异:意识形态、历史遗留问题
3.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代表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国的赞同,从而使亚非会议顺利召开。
通过周总理的努力,中国得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这都离不开周总理这个外交部长的努力。
4.我发几段,你挑出你需要的吧。
基础知识:

①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
基本技能:
①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②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
③学以致用,编写、表演历史小短剧。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重点:①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重点、难点的突破: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认识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内容。其次,设计了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这一练习。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学生重新排序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每一个词的了解,重新认识、理解、内化这一原则的过程。
建国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可以通过图片“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形势”,显示与中国建交和封锁、孤立中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意图,以及建国初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另外,对于历史知识底蕴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如二战后“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319de7f6f90f76c661371a4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5
同:会议达到一样的结果
异:思想,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第2个回答  2012-04-26
3.万隆会议,会见尼赫鲁,出访非洲
第3个回答  2012-04-23
网上有应对的课本解答资料和提纲,百度文库就有,搜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