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红曲的传统制法有哪些技巧性?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红曲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其传统制法在多部著作中有所记载。自元代起,《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墨 娥小录》、《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物理小识》等书中均提到了红曲的制作方法。这些文献中,制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各自独立流传。以下简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天工开物》中的主要制法:
1. 制红曲前需制作曲母,即红酒糟。这种糟是通过红曲酿制的酒糟。制曲母的过程与普通酿酒类似。
2. 制曲的原料通常为籼米或粳米。《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建议浸米一宿,而《天工开物》则推荐浸七日,直至米气变臭。
3. 蒸饭的熟度也有差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仅蒸至八分熟,而《天工开物》则分两阶段蒸煮,先半生不熟后彻底熟透。
4. 米饭的酸化处理方式不同,《天工开物》中米粒因长时间浸泡已酸化,加入曲母时再混合明矾水。明矾水为酸性,有助于红曲的生长。而《墨娥小录》中则使用滴醋调整酸度。这两种方法原理相同,都是为了适应红曲霉菌的耐酸性特点。
5. 红曲霉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3〜4,此范围内其他酵母和细菌生长受抑制,红曲霉菌却能正常生长。
6. 培菌过程中,米饭通常装入篾盘,分层叠放,并覆盖覆盖物。在此过程中,曲的颜色会随微生物分泌红色素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雪白至黑色,再至褐、赭、红色,最后可能变黄,这可能是红曲霉分泌黄色素的结果。
7. 翻拌、堆积、摊开和分段用水润曲是培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特别是在七日内的监控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检查曲的状态。
8. 用水润曲主要是为了控制曲中的水分。红曲既有糖化能力,又有发酵能力。水分过多会导致淀粉转化为酒精,制作出的红曲会空心;水分过低则红曲霉菌丝无法深入米粒,红曲会呈红皮白心。
这些细节揭示了古代红曲制作的精细过程和技术要点,反映了我国古代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