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战争国的金融有何影响

如题… 谢谢…

2008年爆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智囊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战争救市”的报告,认为与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还不如用这7000亿来发动一次战争更有成效。一时,全球哗然,如果被采纳,金融危机的最坏后果――战争就爆发了。

一、世界大战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关系

(一)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引发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生产体系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腾飞等等。二战后的四次重大经济危机的安全着陆,都说明了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总是由金融危机引起

回顾历史,世界上所有现代战争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的尖锐,各列强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转嫁国内危机。由于利益的不均衡,发展成波及全球的战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万家企业破产,3000多万人失业。各列强在危机中若无法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就想方设法挑起战争,借此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其它的国家,结果爆发了世界大战。

二、战火纷飞中的金融推手

(一)军火生意风生水起
军火集团和金融集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体味到发战争财的巨大好处。交战双方想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装备的先进性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缘政治、防务需要、甚至是军备竞赛均需要大量军火。军火大国通过军售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美国的军火商甚至已经“绑架”了GDP。此外,军火生产也能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有统计表明,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能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二)金融战---无硝烟的战场

战争中,巧用金融战术也可以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罗斯福总统立即联合英国,意图用封锁切断日本贸易线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国太平洋舰队移驻夏威夷的同时,抵制日货,禁止美国石油输入日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这两项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与资源匮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苏联的“和平”解体中,金融战更占据半壁江山,1960年苏联重工业占到GDP的72.5%,在严重畸形化的重工轻农下,前苏联经济严重依赖进口。而当黄金储备最紧缺的时候,美国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价权使苏联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内忧外患的经济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黯然落幕。

三、惊心动魂的后现代金融战争

(一)运用军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资本流

因为互联网,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饭,数万亿的资金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完成转移或抽逃,怎样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资本流速和流向?美国为此动用了军事手段,建立了一个“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号称28分钟可以打遍全球。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地区受远程导弹的威胁时,该地区的资产拥有者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资本撤离到安全区,这个安全区当然是军事最强国,由此,军事手段成为资本流的控制核心。整个资本流运作的过程,也大约需要28分钟,可想而知,凭借这个打击系统,一旦发生战争,华尔街振臂一呼,便可以争得全世界的资本流。

(二)利用局部战争和金融手段掠夺各国财富

美国利用局部战争力挺金融业的发展,高举正义之旗,不惜代价去攻打伊拉克,攻打利比亚。致使全球油价飙升。因为石油交易用美元来结算,油价上涨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从而再一次名正言顺地加印美元。就是说,美国向世界提供纸质美元,世界为美国提供实体产品,财富就这样以不动声色的方式流入美国口袋。同时,为了稳定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人又向全世界发行国债,这无疑让美元又上了一道保险,美元变成“世元”。

9・11事件后,出于对美国这个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的疑虑,大量的资金撤离美国,为了找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在9・11事件两个月后,美国打响了阿富汗的战争。当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股指暴涨,华尔街一片叫好声,随着战况的持续进行,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目前,美国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金融已经成为美国的命脉行业。

(三)金融殖民帝国显现轮廊

1944年,美国凭借着全世界80%的黄金储量,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货币,美元锁定黄金,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一举确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后的27年,美国是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好、最富裕、最稳定的国家。

但用战争解决金融问题会有许多不可控的风险。美国在持续17年的越南战争中就打掉了8000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1971年,尼克松总统失信于世界,公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意味着美元不受黄金储量的限制,可以甩开手滥印。为了防止美元贬值,确保其的霸主地位,美国除了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还充分利用中东战争让美元与世界上大宗商品――石油挂上了钩。这样,美元在脱离黄金后,依然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此后的40多年,人类帝国史上的新物种――金融殖民帝国显现出轮廊。1985年的广岛协议,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是金融殖民帝国的“杰作”―― 把各国多年经济发展成果洗劫一空。

金融战、军事手段都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服务的。单纯的金融战争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而军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是金融战争,网络信息战、舆论战等等,无时不在进行中。我们务必清醒的是:时刻都在备战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经济学家对战争的分析显得有些“残酷”:因为战争,财富在毁灭中又被创造。纵观历次大的战事,几乎都是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而其后则成就了经济的繁荣。这也难怪 美国经济学家贝努瓦会在其《发展中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增长》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军费开支与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不过,今天的战争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战争了。今天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也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影响了。在今天这样一个可以保证互相摧毁的时代,谈及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我总感觉有些莫明的恐惧和悲哀。大国之间的核战争是很难打起来的。当今世界是“核恐怖”的世界,也是“核平衡”的世界。在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平衡”让每一个国家都会非常谨慎。大国之间往往理性胜于感性,谁也不会为了一点争执而“核兵相见”。说实话,犯不上,也受不了。小国与大国之间也很难打核战争。尽管有人说某些小国来说非理性,但我以为非理性是最大的理性。大国担心核扩散,你有了,别的小国也想有;小国担心自己在国际上没有生存空间,结果变本加厉,适得其反;小国的近邻害怕的不仅仅是因此而导致的“核外患”,更害怕的是因此“核内忧”。如果这种外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很长时间,近邻的国内秩序就会被打乱:银行的挤兑,大量的人口流动,恐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如果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发展也就不存在了。即便没有战争,半战争状态也足以让周边的邻国无法承受。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现实。但是,谁为这半战争状态的外部性埋单?好在各国还没有到这一步:大家撕掉最后一点掩饰,相互核打击。大国承受不了哪怕一点核打击,而小国则承受不了被摧毁。如果大国率先发难,那就意味着也会在某处遭受打击;如果小国率先发难,那就等于自取灭亡。未来的形势要看谁更能承受,更重要的是要看谁来承受。所以,市场对核试验的反映平淡:股市还在涨,油价还在跌,“形势一片大好”,除了中国股市的军工板块暴涨之外,我们从市场的反映当中看不到什么异常。这一方面是市场对于核战争发生可能性的预期为零,另一方面也有对此次核试验威力的真实性的怀疑。如何去解决这一现实的难题。。。。。。。(此处略去几百字)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与世界大国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我们现在是不折不扣的利益相关者。而我们与这个邻居的关系自然不如从前了:利益共同点少了,国际责任不同了,想法差别大了。邻里之间,有人富了,有人比以前更穷,关系怎么也好不了的。当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对这个邻居的行为都表示反对甚至指责时,这只能说明它孤立了。这种国家地位和邻里关系的变化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意志。好在我们曾经是好邻居,好在我们手里还有很多牌可以打,这就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如果我们可以把握好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损失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可以把握好的话,经济就会如现在一样风平浪静。如果在这个核时代,经济学家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分析战争对经济的影响,那该多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4
促进经济大生产,调节国内消费,从金融上说,简直就是怎一个爽字了得。
第3个回答  2013-09-24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