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这天有什么风俗吗?

如题所述

春分习俗和风俗:
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春分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需水量相对较大。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山东有: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世界各地在春分时都有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竖蛋游戏。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竖蛋游戏很流行,还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北京老百姓有个习俗,春分吃了西四护国寺的驴打滚可以免灾。有地方讲究“春分吃春菜”,所说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春碧蒿”,不是那叫“春菜”的小芥菜。外观多见嫩绿色,细细棵,约有巴掌长短。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岭南风俗:春分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分,众所周知是24节中一个节气,今年是在农历二月十一日。从这天起,开始“昼夜平分”,即之前为日长夜短,到冬至日短夜长。此际,春雷始发。但是今年不同,春分之前已闻雷声。雷震大地,万物标长,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何谓“春菜”?笔者不大明晰,只知道它不是现在街市所出售的“春菜”——那是一种蔬植的小芥菜。我所说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儿时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记得小时候,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当时小孩子的我也踊跃参加这种四处寻找的活动,一旦找到一棵,即尖叫起来,那叫声响彻云霄。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流过苍城(古称苍步村,旧称开平屯)城南有一条河,名曰覃江(或潭江),沙底,江水澄澈微绿,游鱼可见,两岸绿树相畔,相映成趣。这春天的绿世界,是我们的乐土。我们小孩子把采摘来的春菜一放在江边,刹时就忙开了:洗菜的洗菜,架灶的架灶,找柴火的找柴火。一个跑回家拿锅来,一个窜回家“偷”点油和盐。一声震江的尖叫:“水开了!”白灼春菜。随即狼吞虎咽,紧跟着是一串串的开怀笑声弥漫在旷野的上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7
  春分的来源及风俗趣话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这不,今年的春分,我省没有太阳光顾,取而代之的是云层渐厚,雨水如注。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参考资料:http://qq.macdown.com/QQask/2008/QQask13abd13a9586eb7c36aacdf2992359b3.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25
有!
天亮之前用黄豆炒“料豆”,又称炒“蝎子爪”,有甜的,有威的,传说吃了料豆当年不遭蝎子蜇。

撒青灰。沿墙根撒灰,边撒边念谣:“二月二,撒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

围仓。用过年(春节)当天或过年以后正月十五日以前烧成的草木灰,盛在簸箕中,撒围成环,大环套小环,三圈或五圈,围单不围双。中间放五谷杂粮。用砖头或瓦片盖住,象征粮仓,期望五谷丰登,三天后再收起来。结婚在三年之内的媳妇,住娘家的,要返回婆家过二月二,免得被围在仓外。

二月二吃大包子,忌吃面条,吃面条俗传会“抽龙筋”。节日不打水、不推碾、不准妇女在屋内梳头,不准拿用长绳,免得屋上掉长虫(蛇)、蝎子等毒虫。
因为各地风俗大相径庭所以有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在过去也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这天,老北京的民俗活动也是比较多的。

首先是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一般要吃春饼,也叫吃“龙鳞”;吃饺子,也叫吃“龙耳”;吃面条,也叫吃“龙须”,北京的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这是北京民间特有的食品,是一种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盒子菜”,也就是木须肉、豆芽拌粉丝、酱肘子等。味道适口,吃着顺味。俗话说“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41278.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