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官职怎么排

别复制。。。
直接排 带上职能。
如xxx,职能。。。。。。

锦衣卫官职;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

扩展资料:

锦衣卫的来历:

锦衣卫,明朝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

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2)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靖难成功后,明成祖朱棣重新启用了锦衣卫,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明朝锦衣卫(20张)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及总统府参军长。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如在朝鲜万历之战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西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衣卫(明朝官署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楼上说的对,我补充下,锦衣卫的官职是没有固定人数的,因为皇帝给很多喜欢的武将授予世袭锦衣卫官职,比如某人是祖上传下来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但是皇帝没有授予他实际的职务,所以他就是个名义上的拿薪水的官,管不了锦衣卫的事情,所以皇帝在圣旨中会说明此人他的具体管辖,没说就是个名头,或者说某锦衣卫指挥使皇帝很喜欢,就会额外加官,把五军都督府中的二品都指挥使,或者从一品都督同知,或者一品都督的头衔嘉奖给他,就会出现一把手指挥使被人称为锦衣卫都督,或锦衣卫都指挥使,使锦衣卫的一把手从三品变成二品或者一品的情况,比如锦衣卫都督陆炳就被加封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的一品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05
最大的是锦衣卫都指挥史,下设两名指挥同知,一个负责刑案,一个负责锦衣卫吏制升迁,再往下是指挥敛事(从属于指挥同知)两名,往下依次是千户(14个)、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总旗、小旗、校尉、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