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什么要实行“无为而治”,实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真无为吗?

如题所述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与民休息。“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汉文帝实施“无为而治”是由当时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一、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秦奉行法家治国,严刑峻法,对老百姓很残暴,导致陈胜吴广发起了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而后各国诸侯纷纷掀起反秦斗争。

后来楚汉相争又持续了四年,在多年战争的情况下,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史料记载:“汉初人口与秦代相比,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统治者无法搜刮更多的财富,“自天子不能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所以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稳固统治,恢复经济,统治政策发生了变化,实行黄老政治——“无为而治”,实行仁政,与民休息。后来吕后、惠帝也是沿袭这一政策。而汉文帝无为而治只不过就是继续实行。

二,受母亲薄太后影响

母亲薄太后面对强悍的吕后,采取黄老的“无为”和“不争”,主动去偏远寒凉的代地,保护了母子平安,母亲推崇黄老学说,而汉文帝又以孝敬闻名于史,薄太后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文帝即位之初,经济上经过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财务仍然十分衰弱,农民贫困,地主农民矛盾再次激化。为巩固封建统治,发展生产,文帝继续奉行“清静无为”,极力推行无为而治。

文帝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无为政策具体表现有:

(1)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关心老百姓疾苦。

文帝认为农业是稳定天下的根本。为了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公元前167年,他下令免除农民的赋税。他还颁布照顾鳏寡孤独的法令,切实关心老百姓。

比如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发给90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

这些政策迅速获得人心,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生活的安定,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2)废除严刑峻法。

废除了肉刑法,将黥、髡等刑罚改为城旦(筑城)、舂米等,将劓、砍脚等刑罚改为打板子。相比秦和惠帝吕后年间,刑罚更为宽松、柔和,这也是无为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3)亲自做表率,厉行节俭。

汉文帝曾经穿着草鞋上朝,做节俭的表率。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不仅自己穿粗布补疤衣服,还要求皇后亲事蚕桑,后宫嫔妃们穿着要朴素,不得在衣裙上刺绣。真正做到与民同甘共苦。

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建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他带头实行薄葬,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做到不扰民,不代表他治理国家无所作为,他也“有为而治”。

(1)在处理与功臣关系上,先是给予高官厚禄,而后旁敲侧击,慢慢夺去权力。比如对周勃。避免了刘邦时诛杀功臣带来的恶果。

(2)在处理宗族关系上,也是有意识地压制,不给予过大权力。

比如诛杀吕后一族的朱虚候刘章,后来在赏赐上明显偏低。对于惠帝的几个伪子,也是相继死亡,原因不明,汉文帝也不过问。

(3)注意发掘人才

他会亲自体察民情,周亚夫就是他去军营提拔的人才。把他提升为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中尉,后来周亚夫果然不负其望,在平定“七国叛乱”里立了大功。

(4)根据国情,灵活外交

比如针对南方的南越郡,统治者赵佗,原是秦始皇派过去的官员。刘邦没有力量降服赵佗,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他为南越王。

吕后当政时,对南越采取强硬手段,多次派兵镇压,可惜都被赵佗打败。赵佗干脆宣布独立,自称南武帝,并派兵攻打长沙郡。

刘恒执政后,下令官府修好“老赵”家乡的祖坟,使“老赵”大为感动。他给“老赵”写信,表示要和平解决南越问题,接着派出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来到南越,赵佗很快就答应了刘恒提出的条件:取消帝号,恢复南越王称号,由其依旧负责当地政务。刘恒不费一刀一枪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一场战争。这就是政治家的魅力。

对于北方的匈奴,刘恒根据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办法也是“不争”,即“和亲”,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王,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保证了保卫边疆的兵力补给。

经过汉初五、六十年的发展,到文景时期,西汉封建统治基本上稳定下来,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谓的“文景之治”局面。

文景二帝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不是应该感谢祖父和父亲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