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有啥区别吗?

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有啥区别吗?应该怎么理解他们?散户应该参照哪个?我不是专业财经人士,不用给我写那么多的理论知识,用点浅显易懂的语言或者举例说明就可以了,谢谢

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的区别如下:

1、开发票时填写的信息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需要在申报的“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购买方为企业的凭证,索取申报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而摊薄每股收益有何联系为其提供开小规模纳税人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号,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收凭证。

2、影响因素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而摊薄每股收益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人工利润率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

3、包括的范围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包括: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保管和驾驶各种机械、车辆的人员,材料到达工地仓库前的搬运装卸工人,专职工会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费或营业外支出开支的人员的工资。

而摊薄每股收益包含: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扩展资料

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的区别

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如果没有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二)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根据本准则第十条规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目为按照本准则第十条中规定的公式所计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公式中的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按照有关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确定。

公式中的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通常按照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在股票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的收盘价作为代表性价格;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价格。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平均市场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三)多项潜在普通股 根据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其中"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大小进行衡量,

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

在确定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的顺序时,通常应首先考虑股份期权和认股权证的影响。 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为不同的潜在普通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而不能将其作为一个总体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薄每股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本每股收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6

1、定义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应当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从而计算出的每股收益。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按年末的普通股总数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股本。

2、选择的数据不同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3、计算公式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为: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而摊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摊薄每股收益=净利润/报告期末股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薄每股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本每股收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6

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的区别如下:

1、开发票时填写的信息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需要在申报的“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购买方为企业的凭证,索取申报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而摊薄每股收益有何联系为其提供开小规模纳税人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号,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收凭证。

摊薄每股收益是具有唯一性的,只要税务发票系统里面查到了这家企业的发票代码不同,就可以查询到这家企业的进销项发票情况,也就可以知道企业是否虚开发票了。

2、影响因素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而摊薄每股收益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人工利润率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

3、包括的范围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包括: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保管和驾驶各种机械、车辆的人员,材料到达工地仓库前的搬运装卸工人,专职工会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费或营业外支出开支的人员的工资。

而摊薄每股收益包含: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薄每股收益

百度百科-基本每股收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1-12

1、定义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应当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从而计算出的每股收益。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按年末的普通股总数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股本。

2、选择的数据不同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3、计算公式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为: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而摊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摊薄每股收益=净利润/报告期末股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薄每股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本每股收益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3-07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考虑的是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反映目前股本结构下的盈利水平。
而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例如可转债、认股权证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就有可能在将来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摊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所以摊薄每股收益(也叫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转化工具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每股收益,摊薄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长期投资的话,个人觉得要考虑可转化工具的摊薄作用。另外,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要单纯考虑每股收益的指标,因为实际上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所以在用这个指标的时候,建议结合其它信息,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理性投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