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语文特色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03
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的培养,都比城市小学生需要耐心和技巧。因而在农村我们更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实效,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了解学生
许多农村学生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够,自觉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一)教学准备
课前教学准备,应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及供教学使用的教具。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前准备也非常重要。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前准备,除抄好教案外,大多的精力都花在准备教具上。有效的课前准备,应花在学生学的准备上,这样的准备,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
1.课前应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2.初读扫除障碍。
3.再读精思。
(二)教学过程1、教学组织环节 教学组织环节是指上课预备铃响后到上课开始前的短暂阶段,其重点在于使小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心理准备,让注意处在良好的定向状态。2、教学引论环节
教学引论环节是指教师具体展开教学内容之前的导课阶段,其重点在于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高度的注意,创造良好的开端。
3、教学行进环节
教学行进环节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主体
(2)开放式教学
(3)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
(4)留出当堂练习时间
4、教学结束环节
如果缺少了结尾时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就会使得学生一堂课下来都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不能形成明确的课堂学习收获。
具体来说好的结尾环节应包括“总结”、“结束”和“布置作业”三个基本方面。
三、教后反思
( 1) 我们可以反思成功得意之处。
( 2) 我们可以反思失误之处。
( 3) 我们可以反思学生见解。

本页写英文内容摘要

目录

论文及参考文献页
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经验

这里写引言
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经验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的培养,都比城市小学生需要耐心和技巧。因而在农村我们更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实效,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了解学生

许多农村学生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够,自觉性不高。他们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除了受教必须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需要提起学生的兴趣。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我们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特点,采取适当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准备
课前教学准备,应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及供教学使用的教具。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前准备也非常重要。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学生想学,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效。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想学。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想学。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想学,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关键。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前准备,除抄好教案外,大多的精力都花在准备教具上。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好课文插图或找好课文插图投影片;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写好小黑板或投影片,更有甚者连课文片段都要抄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尤其是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单教具准备就得花去几节课的时间,还有的教师为不足一分钟的演示,竟请人准备一两天的教具;为了导入课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所谓的情境(自己设计的圈子),就几句导语,也得反来复去写上几遍,这样的课前准备,确实反映了教师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认真,用心推敲,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准备,是否有效呢?是否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呢?实质上,以上的一切准备,都体现了教师教的准备,忽视了学生学的准备。有效的课前准备,应花在学生学的准备上,这样的准备,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前课后延伸,尤其学习新课之前,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预习的方法)。 1.课前应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特别强调个性体验,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十处之多;如“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判断”等。这些都说明自读的重要性。如果把阅读仅限于课堂教学中,是难于实现新课程提出的阅读目标的。所以课前就应该指导学生去反复朗读。
2.初读扫除障碍
就是第一遍的读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学会它(包括会写)。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或借用工具书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精思
当学生自己能正确朗读课文时,再读几遍达到流利地读,真正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在课堂中的指导,当学生能达到流利朗读时,可让学生停下来进行思考,先思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思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读懂,需要质疑是什么,然后统统给它记下来(可记在书上相应处),带到课堂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过程1.教学组织环节 教学组织环节是指上课预备铃响后到上课开始前的短暂阶段,其重点在于使小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心理准备,让注意处在良好的定向状态。(1)稳定情绪。刚刚进行完考试或刚刚结束课间游戏,或课间发生过争辩,讨论等,学生的情绪不够安定,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或针对学生的争论因势利导等方法来稳定情绪。要求学生预备铃响后立即入教室,以保证稳定情绪所必要的时间,也可以避免因个别迟到引起全班学生的无意注意。(2)避免一些不适当的做法 教师不应在这一阶段分发上次测验的试卷或公布成绩,也不应将教学仪器或教具等直接放在讲台上,而应放在讲桌里,以免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导致分心。(3)坚持“起立坐”仪式 这一系列规范动作,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意识上划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使他们更自觉的将对课前活动的意识转向当前课前活动的意识上,有利于实现及时的注意转移。
2.教学引论环节
教学引论环节是指教师具体展开教学内容之前的导课阶段,其重点在于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高度的注意,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以通过简要的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教师还可以以生动的事例开头,通过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述,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直接兴趣,为听课进入有意后注意状态创造条件。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 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 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 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 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 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 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 切忌生搬硬套。
3.教学行进环节
教学行进环节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2)开放式教学,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3)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4)留出当堂练习时间,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4.教学结束环节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仅能维持在20分钟左右,有些学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缺少了结尾时对关键知识的“画龙点睛”,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获得补救。他们就不得不利用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有个别学生课后也不及时补上,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拉下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最终沦落为“学困生”。因此,如果缺少了结尾时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就会使得学生一堂课下来都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不能形成明确的课堂学习收获。总之,结尾环节应发挥的教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结构、记忆,技能的形成,以及多种智能的发展。具体来说好的结尾环节应包括“总结”、“结束”和“布置作业”三个基本方面。
(1)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很丰富,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兴趣转移。因此,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总结,包括具有总结意义的归纳、操练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语言意识,强化学生大脑神经对所学新语言的记忆。
(2)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有效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环节。课堂教学结尾必须明确课外作业。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呈现,也可以用言语布置,要有明确的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
(3)结束,何谓课堂结束?即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对本节课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的行为。好的课堂结束,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概括,起到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等功用。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亲切自然,不要草草了事,要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甚至是感谢。而且下课后教师不应该立刻离开,而要注意是否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且要尽可能关照特殊学生群体或个人,特别是原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存在新的困难。那么,语文课堂究竟该怎样结束呢?我们认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归纳式结束,即把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纳结束。这种归纳不是简单地读一遍板书便可以完成,它应该准确地抓住每篇课文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内在完整性,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让知识形成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②点睛式结束,即将教学容的重点、难点或精华之所在,用精要的语句进行画龙点睛的概括,给学生以完整清晰的印象。③畅想式结束,即依据课文的基调、潜在内容,用启发性的语句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假设、畅想,从而结束新课。④延伸式结束,即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诱发与课文有关的悬念,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⑤练习式结束,即针对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测验等手段实施练习,从而完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⑥诵读式结束,即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诵读整篇文章或其中的精彩段落,达到领会作者的思路、感情,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⑦评价式结束,即在一堂课结束时,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写作特色作出精要评价,借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⑧存疑式结束即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故意留下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钻研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结尾环节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三、教后反思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其实, 教学反思不是做给人看, 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是为了这一茬又一茬的孩子, 是对他们的责任使然。 反思一些什么内容?
第2个回答  2012-05-24
学习专家教学,形成个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