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选官制度的评价

西周选官制度的评价

西周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这些人父子之间官职世袭。“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相传。可见,这是一种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这种世禄世卿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

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扩展资料: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商鞅变法的时候。《史记》记载,秦国规定,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卿世禄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西周采取的是世卿世禄制度。所谓世卿,就是在天子或诸侯之下的世族世袭地享有卿的地位并且掌有政权者。这种世卿制的出现,是他们世代占有土地,秉承氏族社会遗留的必然结果。这种世卿制度与民族集团互为表里,世代执政本于氏族共治之习,而氏族的存在也仰赖于世代把持官府。当时掌政的氏族都要尽量把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同一氏族的成员是不轻易排斥于权益圈之外的。所以,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原先都是兄弟,宋的华氏当权的更多。

世卿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亲疏为基础的宗法制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周王的嫡长子永远是周王,是大宗。其他儿子则为诸侯,是小宗。以此类推,诸侯在本国内永远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在自己的家族内是大宗,而士则为小宗。士以下则不属于贵族。在这套体制下,他们的职务是世代相袭的,没有特殊情况,其他家族得不到。

比如,在周朝中央官职系统中有周公和召公两个官职,周公一职由周公旦的次伯龄及其后裔世代继承,召公一职也是如此。有时候,国家也会召一些诸侯在中央担任官职,如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人都先后担任中央司徒一职。虢国的国君虢公丑等也跑到中央担任官职。这些基本上都是例外。

世卿世禄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他不是基于官员的才能,而是基于官员的血缘关系。
而官位的世袭,大大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新鲜血液的注入。
因此到了春秋时期,这一制度开始瓦解,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9
周朝的选官是依据,推选和举荐来的,好处是民众推举贤人来处理国家大事,贤人重视民声威望将会努力表现,而缺点是推举之人会出现能力处事的问题,因为贤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