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研究”

如题所述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因此,我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制作图、文、声、像并茂和显活生动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导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记忆力。例如,在教《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松鼠,我提前搜集了松鼠有关跳、跑以及吃东西等方面的图片,并做成集色彩﹑图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幻灯片,通过投影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和掌握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很直观地看到了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讨人喜欢的小松鼠。进而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与原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对松鼠的了解与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由此让学生学会如何能更准确生动地描述某一方面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动物特点的技巧和方法。
二、优化课堂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
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利用刚开始的20分钟时间基础上,解决好一间课40分钟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视点,即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将40分钟分为三个阶段来适应小学生注意力的这个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一阶段为前10分钟,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以教学要求达到趣、疑、美、奇。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中讲授新课。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开国大典》时,第一课先学习生字、词,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前10分钟以学习开国大典的第一部分,参加大典人员及举行大典的地点。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形状,首先让学生们读完这部分课文,然后在纸上画出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图,即五座白石桥和天安门城楼的位置,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方位后再讲解后面的内容时,学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天安门的影响。在讲大典盛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热烈气氛以及人民对主席的拥护和尊敬之情,最后十分钟关掉多媒体教室的灯光,让每个学生拿着点燃的蜡烛站成两排,分别上台来看图片上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盛典结束时的激动场面及人民心目中的“光明”。这样的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又多样化,而且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把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注意力
按照小学生的特点,每一堂课的教学或是某一环节的教学,都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次安排,这样既能体现知识结构本身的层次,又兼顾了学生认识水平的层次不齐,使学生感到新的信息源源而来,循序渐进,感到不难理解。这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开始学《开国大典》时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很难掌握,因此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生字和词,并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们的思想感情自然会转移到这一历史瞬间,去感受这一时代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先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增设疑问适当增加教学的层次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应出示了以下一组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问题:1、你对旧中国有怎样的认识?你知道哪些有关知识?2、你能说说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吗?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去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再指点引导;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半扶半放”先让学生解决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再放手让他们自学课文;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采用耐心讲解来降低课文的难度,再引导他们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利用分层施教,能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后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拓展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注意力
语文课堂的教学往往比较机械、枯燥,但如果能让学生全身贯注地投入到课文中,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要与游戏、比赛以及分角色表演、展开讨论等结合起来,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也很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意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改进单纯的教育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受,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强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语文课的殿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