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禅应该看什么书?从何做起?

如题所述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无数。四辈之众。天龙鬼神阿须伦会。时给孤独氏与五百居士。出舍卫城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叉手问佛。居处治家财有几辈。出家修道行异同乎。当奉何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复以何宜化众生耶。佛言。善哉问也。开发曈曚将来学施。佛言。财有三辈。一曰下财。二曰中财。三曰上财。何谓下财。有人治产积聚钱财。不敢衣食不修经戒。不能孝顺供养二亲。不乐随时给足妻子。欲其消息充饶饱赐。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抱愚守惜如蜂爱蜜。不信先圣不奉高士沙门道人。不好布施种福为德。心自计常不虑对至。合者必散祸福自追。贪慕身地不觉恼恨。咄嗟没过入泥黎门。其身缘食四大虺盛。神寄其中假号为名。羸弱犹化危脆不固。不解非常倚世之荣。心怀万忧谓亦长生。心存吾我不达悉空。三界尚虚况人物乎。汲汲迭惑贪淫嫉妒。如斯行者。奉养父母安和至心。出辞还返不失颜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念二亲恩而无穷极。给足妻子应时衣食。恩情归流与共同欢。妻子如是也终无私行。瞻视奴客眷属徒使不令饥乏。不信死后当复更生。谓死灭尽归于无形。供孝所生念乳养恩。给足妻子恋恩爱情。瞻视仆使欲得其力。不能奉敬沙门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后当得福与众殊特。是谓中财。佛于是颂曰。
常能念乳养 孝顺供二亲
给足其妻子 随时不失节
奴客及徒使 慰劳不加恶
下侍皆顺从 遣行不违教
不信后世生 闻之惊不喜
自计身有常 长存不终亡
三界如幻化 当识此辞章
己所为罪福 从本而受之

佛复告长者。上财业者。谓其人若有财宝能自衣食。孝顺父母不失时节。恒瞻颜色不令怀戚。出不犯禁入不违礼。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长谦逊智者。启受博闻等心不邪。下劣贫厄咸蒙仗荷。给赡妻子常令备丰。除诸邪念修以正治。消息奴使不令穷匮。不妄挝骂加之慈愍。奉敬先圣至学正士出家顺法沙门贤明。夙夜行礼不失其意。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讲经典并化痴冥。以善方便不失其时。自安护彼一切众生。犹如牸牛食刍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多所慈念多所安隐。诸天人民皆得蒙度。是人最尊无上无比为无俦匹为世大雄独步无侣。佛于是颂曰。
若有众财业 以自好衣食
供养孝父母 不失其颜色
出游不犯禁 还返不违礼
造行常清白 顺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长 谦逊明智者
启受博闻士 等心不慕邪
随时给妻子 各令得其所
慈赐奴仆使 衣食常丰足
奉沙门学士 布施授供养
从受深妙法 弃捐痴聋盲
愍伤十方人 不独为身行
常自安其已 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 本从刍草出
既可用安身 身和无疾疹
普哀众生类 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 速逮成至佛

佛告长者。出家修道学有三品。一曰声闻。二曰缘觉。三曰大乘。何谓声闻。畏苦厌身。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饿鬼之厄。畜生恼结。人中之难。天上别离。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佛于是颂曰。
畏无量生死 周旋之艰难
心已怀恐惧 唯欲求自安
坐禅而数息 专精志安般
观身中恶露 不净有若干
弃捐三界色 断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 唯志乐泥洹

佛告长者。缘觉者。本发大意。为菩萨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显示大明及著相好。谓审有色像。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达故。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佛于是颂曰。
本发菩萨意 志慕大乘业
但欲著佛身 不了无适莫
布施戒忍辱 精进禅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乐无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脱五阴六衰
但察其粗事 不能观深微
虽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违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马
芭蕉如梦影 妄想甚众多
正使作功德 犹如江河沙
心怀无上真 不解除众魔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佛于是颂曰。
发无上大意 行慈悲喜护
大哀如虚空 行等无适莫
立德不为己 唯为十方施
度脱诸群生 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一曰布施给诸穷乏。二曰不择豪劣行轻重心。三曰所可施与无所悕望不求还报。四曰以此功德施于众生。佛于是颂曰。
布施摄贫穷 不行轻重心
志慧无悕望 不求还得报
愍念于群黎 往来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 悉令至大道

佛告长者。奉戒有四事疾成大乘。一曰守口护身心不念非。二曰出入行步不失礼节。三曰不愿生天转轮圣王释梵之位。四曰以是禁戒惠施众生。佛于是颂曰。
常护身口意 心坚如太山
若出入行步 未曾失礼节
不愿生天上 释梵转轮王
则以此正行 用惠一切人

佛告长者。忍辱有四事疾成大乘。一曰若骂詈者不计音声。二曰若挝捶者计如无形。三曰若毁辱者谓如风吹。四曰有加害者常怀大哀。佛于是颂曰。
挝骂令默然 自计本无形
设有恨意起 心辄还自止
和心颜色悦 众人咸恭敬
用是得成佛 三十二相明

佛告长者。精进有四事。一曰夙夜奉法未曾懈废。二曰宁失身命不违道教。三曰勤讽深典不以懈惓。四曰广欲救济诸危厄者。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夙夜奉大法 未曾有忽忘
宁自失身命 不敢违道教
诵习深经典 不以为懈惓
救济众危厄 不使心怀怨

佛告长者。禅思有四事。一曰乐习精修闲居独处。二曰静身口心令不愦乱。三曰虽在众闹常能定己。四曰其心旷然而无所著。佛于是颂曰。
恒好于精修 志闲居独处
静其身口意 未曾念愦闹
数处众乱中 心定无忽变
一心见十方 道慧起神足

佛告长者。智慧有四事。一曰解于身空。四大合成散坏本无主名。二曰其生三界皆心所为。心如幻化倚立众形。三曰了知五阴本无处所。随其所著因有斯情。四曰晓十二缘本无根原因对而对现。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悉解其身空 四大而合成
散灭无处所 从心而得生
五阴本无根 所著以为名
十二缘无端 了此至大安

佛告长者。智慧复有六事。一曰解色如聚沫。二曰了痛痒如水泡。三曰思想如野马。四曰晓生死如芭蕉。五曰察识如幻。六曰心神如影响计本悉空皆无处所。佛于是颂曰。
解色如聚沫 痛痒如水泡
思想犹野马 生死若芭蕉
了识假譬幻 三界无一好
分别悉空无 尔乃至大道

佛告长者。慈有四事。一曰慈念十方。二曰如母育子。三曰极愍念之。四曰如身无异。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慈念于十方 如母育赤子
常怀极愍念 如身等无异

佛告长者。哀有四事。一曰愍之。二曰为之雨泪。三曰身欲代罪。四曰以命济之。喜有四事。一曰和颜。二曰善言。三曰说经。四曰解义。护有四事。一曰教去恶就善。二曰常训诲归命三宝。三曰使发道意。四曰开化众生。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愍念为雨泪 身欲代其罪
舍命而济之 不以为怀恨
和颜演善言 讲法分别义
教去恶就善 诲归命三宝

佛告长者。有四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一曰解空学无所求。二曰无想无所悕望。三曰无愿不慕所生。四曰常等三乘之业无去来今。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解空无所求 无想悕望报
不慕愿所生 常等三世行

佛告长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一曰一切皆悉本净。二曰而解万物普如幻化。三曰生死断灭皆从缘对。四曰计其缘对本亦无形。佛于是颂曰。
一切悉本净 解物如幻化
生死从缘对 计本亦无形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一曰身常行慈无怨无结。二曰口常行慈演深慧义。三者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是为六。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

佛告长者。有四事疾成佛道。一曰奉精进业悉无所著。二曰教化众生道心不断。三曰游于生死不以患厌。四曰大慈大哀不舍权慧。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精进无所著 教化未曾断
不患厌生死 不废舍权慧

佛告长者。开化众生有四事。一曰不信生死者则以现事祸福喻之。二曰不信三宝显示大道。三曰迷惑邪径指语三乘。佛道独尊而无有侣。四曰三界所有悉如幻化无一真谛。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不信生死祸福示 堕邪见者显大道
佛道独尊而无侣 三界悉空如幻化

佛告长者。开化复有七事。一曰悭贪者教令布施。二曰犯恶者诲令奉戒。三曰嗔恚者劝令忍辱。四曰懈怠者化令精进。五曰心乱者诲令定意。六曰愚冥者教令至学智度无极。七曰不知随时显权方便。是为七。佛于是颂曰。
悭者教布施 犯恶令奉戒
嗔恚劝忍辱 懈怠劝精进
乱者使定意 愚冥教令学
智慧度无极 随时发善权

随时菩萨问佛。何故学者有上中下。不悉普等至大乘乎。佛言。学者其心见有远近解有深浅志有优劣故示三乘。计本无三假引为喻。譬如有人为国大臣聪明智慧。王之所重参谊国事。一以委托不怀疑虑。又斯大臣有三亲友。一曰太子。二曰尊者。三曰凡人。大臣举治国之政颇有漏失。众人潜入白之于王。谓图逆辟王闻怀疑问诸臣曰。当何罪之诸臣得便各重罪之。或言斫头。或言截手断足或言割耳及鼻。挑眼去舌。王察众臣所议甚重。告曰不然。此人明达偶有小失。不宜乃尔当捉闭著狱。诸臣唯从不敢复言。告边臣曰。速下文书令收敕臣闭在刑狱。时凡亲友闻之悲念。欲使出狱力劣不任。唯以衣被饮食所乏日日供之。亦不能令不见考治。尊者又闻心用辛酸。往至其所解喻狱吏。不令搒笞痛苦休息不堪出狱。至太子闻以为罔然。是吾亲亲无有重罪。众臣憎之谗之于王。不宜取尔。往诣王所具陈本末谓无逆肆。当用我故愿赦其殃。王用爱子即赦使出狱。与王相见令业如故。其国王者谓如来。其太子者智慧度无极善权方便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权慧之宜。乃能得出于三界狱。得成为佛广济众生。尊者亲友谓行净戒。免三恶趣不助三界。可受天上人间福不得至道。凡知友者。谓布施业。此适能脱饿鬼之界。不免地狱畜生之厄。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各得其类。发无上正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何谓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者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要达志明不乱。何谓三自归。一曰归佛无上正真。二曰归法以自御心。三曰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俗业。佛说如是。贤者阿难。给孤独居士。五百清信士。莫不欢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7
请参悟:《最上乘论》,五祖弘忍禅师在此论末尾指天发誓:“此论显一乘为宗。................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论》
五祖弘忍禅师述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
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盘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众生昏迷,因何故然。
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识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盘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
答曰:涅盘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盘。故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
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
答曰: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则今于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虽言真学,竟无所学。何以故。我及涅盘,二皆空故,更无二无一,故无所学。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故涅盘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
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吾今努力,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归生死苦。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努力努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虚度,狂丧功夫。经云: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惊怖煞人,了无出心。奇哉苦哉。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莫使乍麤乍细,则令人成病苦。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经云: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门差别。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法体七十二贤行宗,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于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作。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万劫中,希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问曰:何名无记心。
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麤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沉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经云:众生若情诚不内发者,于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沉没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奈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著破衣,餐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于无明心中,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若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者,是有力菩萨。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如来在日,叹何可尽。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
答曰: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盘中病故。涅盘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乐世间无常善,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是行人沉没之处。若为超得到无余涅盘。愿示真心。
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盘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要脱此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要须了四依,乃穷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诸比丘等,汝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正念。即得成佛。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
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论》终
第2个回答  2009-05-08
懒瓒和尚乐道歌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食。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
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脚着娘生裤。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曾受熏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石头和尚草庵歌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衲被幪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在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间间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只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第3个回答  2009-04-27
《六祖坛经》和《金刚经》
六祖慧能就因《金刚经》而开悟,《坛经》教人圆成佛道的法门。
第4个回答  2009-04-27
六祖坛经 可以看看,还有其他的禅宗的公案语录。

如果想体验禅的话,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体验吃饭,工作,孝敬父母,团结家人朋友的乐趣。

以一种体验悟道的方法去生活。做到闻名不惑于名,见相不着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