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促进学生养成分工合作的性格品质

如题所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出要促使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分工协作”是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因为很多工作,单独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培养他们学会分享、交流、谦让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个性娇纵而且缺乏合作精神,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究竟如何促进学生养成分工合作的性格品质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渗透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利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的各种挫折,挑战,成功以及由此产生的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和专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这次以浪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快结束时,同学们想排演一个节目演出。最后高淼同学创编的音乐情景剧《勤俭节约从身边做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理所当然的被大家推选为这次活动的总负责人。刚开始,高淼不太自信,第一次工作布置会上有点打乱仗,自己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会议又长又没达到效果,同学们牢骚满腹。
我私下想,这个孩子做事很有魄力,但有会时出现考虑不周全、大大咧咧的问题,协调能力也不够;如果教师适时的对他进行指导可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这样大家会合作的更好。因此在会后我找他谈了一次话:“知道为什么开会的时候会出现跑题,东扯西拉的情况吗?”他说:“我会前想好了,但是他们一插嘴我就忘了。”“那怎么样做才保证自己不会忘记呢?”“把提纲写下来。”我又引导她说:“很好。不仅开会要列提纲,你后面的工作准备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谁来负责做?”这个机灵的孩子马上意识到要成立剧组,写好工作计划,然后再把人员分好工大家分头行动,既不打仗,又有效率。
有了阶段目标,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作小组了。大家在她的组织下,根据各自的特长顺利选出了编剧、道具、服装、导演、演员,
会议决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些大人常用于工作计划的词也许他们还不会用,可是他们分明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些词的含义。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给自己一点耐心、细心和爱心,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分工合作的性格品质,努力构建一个让孩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舞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