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成本高、技术薄弱。

在各地“高歌猛进”布局装配式建筑的同时,仍存在投入成本高、社会认知低、发展掣肘多、市场秩序乱等问题,制约着行业发展。

当前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地方鼓励政策配套不足、部分企业产业技术薄弱等现象,规模上不去,在“成本导向”的大环境下,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在成本方面就显得优势不足,难实现较快发展。

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的主体结构问题不大,但也表现出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缺点。

扩展资料: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举措:

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

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

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

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装配式建筑“多点开花”隐忧仍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9

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审慎的规范与激进的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比较审慎,这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但各地的发展速度却是冒进的。审慎的规范导致成本高,激进的发展速度放大了高成本及其副作用。

2、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适应范围是有区间的,有的建筑,如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模具摊销费用高,如果不是可复制建筑,成本非常高,勉强做装配式没有益处。可有的地方政府搞一刀切,无论什么建筑都必须做装配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关键环节质量控制问题

总体来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比现浇建筑有很多质量上的优势,去任何一个既有预制构件又有现浇的工地,一眼就可以看出预制构件比现浇混凝土质量好很多。但是,装配式建筑有脆弱点,涉及到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一定要控制好质量。

二、设计不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与规律

现在许多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不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与规律,按照现浇设计之后再进行拆分,僵化地照搬标准图或规范节点图,没有用活规范,用好规范,没有在优化设计、降低成本、适宜制作和安装、缩短工期方面下足功夫。设计环节目前是制约装配式建筑优势实现的卡脖子环节。

三、开发商利益实现问题

世界各国装配式建筑都是会带来好处的,或提高了质量,或降低了成本,或缩短了工期,或三者兼而有之。只有中国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尚未给开发商带来直接利益。这是必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所有问题,最终买单者或承担者并不是开发商,而是消费者。

扩展资料:

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在标准规范方面,既注重宏观指导,又强调微观的具体实施和可操作性,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一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的整体编制规划,形成从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检验、检测等住宅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编制系列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图集手册等;

二是完善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住宅建筑标准化体系;

三是企业建立适用装配式工程的工法体系。

完善相关工法、工艺。注重装配整体式的工法、工艺,目前要注重与装配整体式相适应的工法、工艺的研究和积累,并形成相应体系。

加强对规范标准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有了规范标准,关键在执行。需要加强对规范标准执行的监督与管理,形成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配式建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12
一是,技术体系仍不完备。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大多采用底部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处理,其他技术体系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二是,装配式结构基础性研究不足。国内装配式剪力墙,钢筋竖向连接、夹心墙板连接件两个核心应用技术仍不完善。作为主流的装配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机械连接形式应用,但在接头受力机理与性能指标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对三种材料(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共同作用考虑不周全。夹心墙板连接件是保证“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板内外层共同受力的关键配件。连接件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夹心墙板在重力、风力、地震力、温度等作用下传来的复杂受力,且长期老化、热涨收缩等性能要求很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是,标准规范支撑不够。标准规范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其重要性已被全行业所认同。由于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与足够的工程实践,使得很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完善。

易建房小编为您解答,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http://www.jf1898.com咨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