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济性裁员怎么算合法和违法

如题所述

法律主观:经济性裁员的合法程序
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前,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裁减人员方案在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后,方可进行裁员。此外,用人单位必须面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法律规定的情形,才可实施经济性裁员。
法律客观:裁员类型及法律规定
裁员,即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指用人单位因特定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这包括因生产经营状况变化导致的富余人员裁减。裁员分为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我国劳动法主要针对经济性裁员进行规定,即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时,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进行裁减。
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时,应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这里的“报告”指的是说明情况,并不包含批准的含义。"优先录用"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法定裁员条件
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有两个,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1. 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法定整顿期间是指企业为了恢复清偿债务能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破产程序进行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的一种再建型破产制度。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进行裁员。
裁员程序受到法律严格限制,因为裁员是集中的辞退员工,所以个别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不适用。同时,由于裁员涉及面广,程序上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禁止裁员的条件
由于裁员是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劳动者无过错,因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劳动者不得被裁减:
1. 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 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