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奥秘》中国文字起源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初,并没有发明书写的纸张,大部分文字都刻在乌龟的甲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面。这时候的文字并不是为了交流,而是用来记录占卜的。这个时期属于殷商时期,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卜辞文字”或“殷墟文字”。
甲骨文中记录了大量的象形文字,根据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所以这时候的文字与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甲骨文在商代发展后,开始由中原向外发展。
扩展资料: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其中前四种是古文字,后四种属于今文字。
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有四种: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汉字。而汉字是唯一的流传至今的文字,其他三种文字都已经消亡了。
“汉字”这个称呼其实来源于汉朝对于汉字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最早的汉字符号距今已有一万余年。西半坡、临潼姜寨的彩陶上刻画的符号便是印证。
最早起源于甲骨文。
最初由中国上古时代的黄河文明华夏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其字体也历经过长久改进及演变。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战国与秦朝的籀文、小篆。
发展至汉朝隶变,产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为与少数民族文字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后者称法在近代才开始通用。
从形体上来说,我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八种字体,其中前四种是古文字,后四种是今文字,“隶书”是汉字的分水岭,因此称之为“隶变”。
从造字法来说,我国汉字主要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四种造字法,外加“假借、转注”两种用字法,合成为“六书”。
扩展资料: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初,我们并没有发明书写的纸张,大部分文字都刻在乌龟的甲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面。这时候的文字并不是为了交流,而是用来记录占卜的。因为这个时期属于殷商时期,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卜辞文字”或“殷墟文字”。
2、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发展,人们为了装饰,便在青铜器上画画或者刻上文字。因此金文又叫做“钟鼎文”或“吉金文字”。
3、大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因为著录在《史籀篇》这本书中,所以大篆又被称为“籀文”。如果说甲骨文和金文主要是把物象生动地画下来而成为了文字,那么大篆便脱离了事物本身,笔画趋于线条画,结构也慢慢变得整齐,这为后来我们汉字的方块化打下了基础。
4、隶书
小篆的出现虽然结束了汉字混乱的局面,确立了规范的汉字,促进了汉字的发展。但是小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结构非常复杂,书写很麻烦,不利于传播。
5、楷书
楷书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一种字体,端端正正可以成为楷模。因此“楷书”又被成为“正书”“真书”。
6、草书
草书其实就是草率的隶书,是与汉隶平行的一种字体。草书在东晋时期达到成熟,它打破了隶书的结构和偏旁,通常是“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7、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流畅的手写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字
文字的奥秘中国文字起源于甲骨文。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
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文字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