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餐制是怎么来的?

一日三餐,为何会有这个标准?

  一日三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朝以前,人们却并不是一日三餐。

在宋朝之前,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农业生产困难,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日两餐,皇室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

当时人们最重要的“朝食”和“食”。朝食在太阳行至东南方的时候吃,食则在下午四点左右吃。

  “朝食”是“大食”,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食物,要吃饱。古人在吃过食物之后要开始一天的劳作。当时的劳作对体力消耗极大,如果早上不吃饱,很难坚持完成一天辛苦的劳作。

  当时的贵族一日三餐也和我们现在并不一样,他们的一日三餐更多的是在“朝食”和“食”之外加了一顿夜宵。

后来生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也有有了一日三餐的概念。

  我们现在吃的一日三餐,早餐在早上七点左右,午餐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晚餐则在下午六点左右,是由科学计算得来的。

在这个三个时间段吃饭能最大程度上让我们不会感到饥饿,也能够补充足够的营养。

一日三餐,早睡早起是最好的作息方式,可我感觉除了在中小学时代有老师监督的时候有过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之外,之后就不容易坚持了。

如今的成年人由于工作和娱乐种种原因,熬夜,晚起,不吃早餐,其实都是不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平常为了寻求刺激吃的过于辛辣更是容易伤身。

希望大家都能尽量保持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古人一日吃两餐,而后生活富裕了,就变成了一日三餐。

第2个回答  2019-07-03
早上吃一餐,中午吃一餐,晚上吃一餐,所以就是这个一日三餐。
第3个回答  2019-07-03
三餐是在古代种地的时候就已经沿袭下来了,地离家比较远。
第4个回答  2020-11-27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古人饮食的习惯为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