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仰头就观察天空的现象,俯首便细看大地的规律

【原文】古者包牺氏之王⑴天下也,仰则观象⑵于天,俯则观法⑶于地,观鸟兽之文⑷与地之宜,近取诸身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⑹神明之德⑺,以类⑻万物之情⑼。作结绳而为网罟,以⑽佃以渔,盖⑾取诸⑿《离》⒀。

【译文】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仰头就观察天空的现象,俯首便细看大地的规律,观察鸟兽花纹同大地的合宜,近处择取众多自己亲身体验,远处择取众多观察到的事物,于是根据这些情况开始创作八卦,用来传告神明心意,用来类推万物实际情况。创作编结绳索并且做成罗网,依赖其打猎依靠其捕鱼,这是因为取之于《离》卦中丽的依赖、依靠意思。

注释:⑴“王”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诗经·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⑵“象”现象。现象。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⑶“法”准则(规律)。《盐铁论·相刺》:“故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⑷“文”花纹。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⑸“身”亲身体验、实行。《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

⑹“通”传告。《韩非子·说林下》:“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

⑺“德”心意。《管子·兵法》:“气不可极,德不可测。”

⑻“类”类比,类推。《墨子》:“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⑼“情”实情,情况。《韩非子·主道》:“虚则知实之情。”

⑽“以”凭借,倚仗。《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倚仗:依赖,依靠)

⑾“盖”推论原因,说明原因。《韩非子·五蠹》:“海内悦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

⑿“诸”相当于“之于”。《列子·汤问》:“投诸勃海之尾。”

⒀“离”丽也。丽者,依附,附着。《吕氏春秋·贵卒》:“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附丽:依附,依赖,依靠:指人不能自主或自给,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生存。)

出自《说文序》

原文: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说文解字序》的文字篇幅较长,大致讲了五层意思:

一、阐述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

二、介绍自周代到秦文字的演变;

三,介绍汉以后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

四、指出后汉尊崇隶书反对古文的错误;

五、说明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其中心,是阐述汉代书休与古文的联系、文字与象形的联系,要求人们不要忘记古文,不要忘记文字象形的特点,这样习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的内涵,懂得作书的意义。

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