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怎么就不可以兼得?

如题所述

困惑了很多年最近看到的一个解答才有所醒悟,受益~---------------------------------如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1.因为要想得到熊掌要去山上去打,而要想得到鱼要去水里去捞,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得到,所以熊掌和鱼不能兼得.孟子的原话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求熊掌。 他是用鱼与熊掌来比喻生与义的取舍关系:生,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求义。所以,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鱼和熊掌应该说还是可以兼得的。----------------------------所感--------------------------------------------------------------------那么鱼和熊掌是可以得到的,只是不能太贪心,不能想着在同一个时间里得到他。这样理解就容易多了,比如学JSP和学.NET那么就不太好同时兼得,就一两个月,又要精通JSP,又想着掌握.NET,那么不管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都得取其一而暂弃其一。而且先学会了一种,再学另外一种就容易了。虽然方法不太一样,但是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做事情就有把握了。我觉得能应付熊的人去捕鱼也应该可以想到好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