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的历史评价

如题所述

项羽——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

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项羽在乌江听亭长的话回江东,兵只有没打过仗的新兵,手下大将丧失殆尽,地盘又小。而当时刘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项羽必败。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刘邦——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

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扩展资料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项梁统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别遣项羽、刘邦攻打成阳,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军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项羽、刘邦又率军攻打定陶,斩杀秦将李由。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而此时秦派了大量的援军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军后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被杀。项羽和刘邦攻打陈留不下,于是商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西,刘邦驻军于砀。

参考资料:项羽 (西楚霸王)-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项羽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但他输给刘邦完全处于他的自负。 他不够稳重,做事有点冲动,听到四面楚歌,心里啥都慌了,连乌江都不敢过了,就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了,我觉得他很傻,为什么不活下来呢?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啊。我想这与他的憨直性格有关,不懂变通,所谓君子也,能屈能伸,项羽无法面对失败对他带来的打击,毕竟他没有勾践那种看得开的情怀啊。勾践亡国后还懂得顺从夫差,卧薪尝胆,重新振作。而项羽连给自己改过的机会都不愿给,只为了那份高傲,被权利蒙蔽了双眼的人啊。 虽然项羽是有缺点,但他也有优点。项羽的优点,众所周知,力大无穷。他理想远大,讨厌读文绉绉的诗词,却热衷于兵书,还大胆提出皇帝的位子他可以担当。由于与刘邦志同道合,所以才结为兄弟。 不能小瞧了项羽,若没有了他主持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刘邦也不会有机会去偷袭咸阳,逼迫懦弱的子婴出城投降啊。- 刘邦,此人的确为天子也。他做过一个小小的官职亭长,因看到犯人受罪,心软下来,把他看押的犯人全放了,自己去投奔项梁。在此,就认识了其侄子项羽,并结为兄弟。 刘邦外表看起来憨厚老实,但心里却打着小九九,他也有雄心壮志,推翻秦朝黑暗统治。 还记得刘邦入咸阳城,约法三章吧,这三章可谓深得人心啊,对阿房宫里的金银珠宝不为所动,假如没有张良的阻止,恐怕刘邦就一头栽进去了吧。项羽在那里打打杀杀,还不如刘邦兵不血刃,但刘邦还是退了出来。是刘邦畏惧于项羽吗?是,真的是。项羽的兵力是刘邦所不能小看的。刘邦尽管有万个不舍得这繁华的咸阳城,他都必须放弃,尽管身边谋士怎么劝阻,他都要去一趟鸿门宴,哪怕会要了他的命,他也要在项羽心里树立威信和信任。他不嫌弃巴蜀这块贫瘠之地。四年,在巴蜀里,刘邦苦苦经营,只等了这一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的心还真狠啊,把后路都烧断了,还是为了不让项羽怀疑,暗渡陈仓,可知道,刘邦门客很多,这招就是韩信提出来的。在这期间,刘邦自封汉王。 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不满足于自己小小地盘。他要谋取天下,结果他成功了。 别看他一身的优点,就以为他是个十全十美的天子。 他也有缺点,而且对后人影响甚大。 有人说过,刘邦一生有两个最大的缺点。 第一,不该迎娶吕后。吕后的心肠歹毒,刘邦不是不知道。刘邦娶她,大多都是为了自保,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也是刘邦的悲哀啊,因为刘邦毕生最爱的还是戚夫人啊,而他死后,戚夫人被吕后折磨得生不如死,被谓之为人猪,多可怜的戚夫人。吕后乱政,颠倒朝廷,乱封爵位,对刘家皇室赶尽杀绝,还好,吕后也不是没有人性,留下了薄夫人和他儿子汉文帝。 第二,不该开国杀功臣。还记得吗?朱元璋一开创明朝,就冤杀功臣,他圣明儿子朱棣更是对臣子毫不留情,把大学者方孝孺十族全诛灭了,把他的学生也当一族杀了。为何明朝君主如此残忍?这开国杀功臣的习惯,是由汉高祖刘邦开始的。 先把打下半壁江山的樊桧杀了,他可是一员勇猛武将啊。再把因顶撞他多多益善的,统领三军的大功臣韩信也给杀了。也是因为刘邦听从了吕后的陷害。 要想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了解他的事迹,认识他的性格,用我们现代和结合古代眼光来打量这位人物,客观地去根据实际评价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刘邦就是一市井小儿 流氓 痞子 项羽一代英豪 但自视甚高 不懂任人唯贤 有点匹夫之勇 刘邦虽流氓但是懂得合理用人 信任人
第3个回答  2018-06-23
刘邦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项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对自己人十分友善,但是到了给功臣封官爵位的时候却小气的一批,总的来说,项羽可以当兄弟,刘邦就是一个卑鄙小人,谁跟着他打天下做贡献谁就倒了八辈子霉
第4个回答  2016-08-10
推荐说的对,但樊哙
没死啊